慈善组织|2亿善款捐小微企业引发争议——慈善财产能否捐给企业?


慈善组织|2亿善款捐小微企业引发争议——慈善财产能否捐给企业?
文章插图
“和衷共济”项目第三期共收到资助申请2706个 。 2020年4月7日 , 项目组邀请顺德公证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摇号抽选 , 产生266家拟资助名单 。 (受访者供图/图)
2020年的小生意 , 对于广东佛山市顺德区的杂货铺小老板郑锦升来说 , 格外清淡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 顾客稀少 , “坐在店里能打瞌睡” 。
好在今年2月初 , 疫情吃紧时 , 郑锦升申请当地慈善组织的一项针对个体户、小微企业的资助应急计划 , 获得2万元的资助 , “大概能支持近半年的店租 。 ”郑锦升说 。
为应对疫情冲击 , 这项名为“和衷共济”小微企2亿元应急支援计划专门面向顺德区小微企业发起 , 具体款项由广东和的公益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和的基金会)捐赠 , 顺德创新创业公益基金会负责执行 。 截至2020年4月17日 , 顺德区共4462家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获得资助 。
高达2亿元的纾困计划发起后 , 在当地获得好评 , 但公益业内却引发众多讨论 。 2020年5月15日 , 数位专家学者为此组织闭门会议 , 探讨慈善财产是否能捐给企业 , 如果可以捐 , 需要基于什么样的原则和规则 。
专家基本认为 , “和衷共济”项目符合慈善法第三条规定的慈善目的 , 但也有人心存警惕 , 认为打开了“慈善财产捐给企业”的大门 , 是否会令投机取巧者跃跃欲试 , 进而泥沙俱下?如何获得公众认可 , 制定全国范围的新标准 , 让更多的类似项目获得可操作性 , 都需要进一步讨论 。
疫情袭来
佛山市顺德区的锦来杂货铺已经开了十来年 , 柴米油盐、洗漱用品等日用品把不到五十平米的门面挤得满满当当 。 店铺面前的大街通向菜市场 , 本地人或外来租客买菜时能顺手买些油盐酱醋回家 。
但疫情以来 , 店里的生意冷清了很多 。 店主郑锦升原来也给一些学校食堂供货 , 送些粮油米面 。 现在学校加强了防疫管控 , 所有合作的商户都经过新一轮的资质筛选 , “需要教育部门批准的名单” 。 杂货铺未能入选 , 加上酒店餐饮的订单也少 , 7月26日 , 南方周末采访人员采访期间 , 杂货铺中顾客稀少 , 郑锦升坦言 , “整体只能恢复到七八成” 。
为此 , 郑锦升很感谢“和衷共济”项目的支持 , 4月初 , 佛山市政府颁布免征社保政策 , 也给他减轻不少压力 。
金日灯饰负责人黄文锋和郑锦升有同感 , “拿到资助 , 可以稍微喘口气” 。
黄文锋开店20年 , 店铺约有130平米 , 每个月承担铺租和水电人工费用3万元左右 , 资助的两万元虽不多 , 刚好支付四名员工一个月的工资 , 但她觉得“有人情味” 。
“有人知道我们正在‘捱’着” , 另一受助企业金壶春茶叶店店主王焱认为这一资助颇为鼓舞、提振士气 。
这正是和的基金会发起此项目的初衷之一 。
据和的基金会秘书长汪跃云在上述讨论会上介绍 , “和衷共济”项目酝酿于2020年1月 , 正是疫情严峻时期 , 美的集团直接对武汉进行总额一亿元的紧急物资援助 , 包括口罩、负压救护车等 。 而和的基金会的捐助 , 创始人何享健先生另有想法 。 他基于自身的创业经历 , 对疫情下企业生存的压力感同身受 , 想到直接捐助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 。
据汪跃云介绍 , 这笔资金主要用于缓解租金、人工和水电方面的短期资金压力 , 并要求整个资助流程要“公平、公开、公正 , 杜绝人为干预” 。
直接捐款给小微企业 , 这一项目在国内的参照范例乏善可陈 。 最新案例之一 , 则是香港李嘉诚基金会于2019年10月4日发起的“应急钱计划”——捐资十亿港元 , 支持受影响的饮食业、零售业、旅游业以及小贩共逾28000家 。 但基于两地的慈善法规差异 , “和衷共济”项目需建立全新的项目机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