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评”改革:激活新动能 让科技评价回归科学( 二 )


值得关注的是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 , 国务院各部门制修订三评改革相关文件74项 , 各地方制修订三评改革相关文件240项 。
两年来 , ‘三评’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 ‘三评’政策知晓率达83%以上 , 各级政府和科研机构、社会各界对科技评价改革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 戴国庆接受科技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说 , 变化的背后 , 源于科技评价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 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机制持续优化 ,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扎实开展 , 科研机构评估制度逐步落地 , 监督评估与科研诚信体系初步建立等 。
破立并举抓落实 深化改革待组合拳出击
2019年 , 科技部委托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开展的《意见》落实情况问卷调查显示 , 总体上有60.1%的被调查者认为三评改革成效显著或取得了一定成效 。
国家科技评估中心政策与改革部刘辉副研究员介绍 , 科研人员认为所在高校或科研院所在科技评价制度改革中没有明显动作的达38% 。
‘三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 但与改革的最终目标相比仍有差距 , 深化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 。 戴国庆坦承 , 目前 , 改革的协调性系统性不够 , 分类评价制度尚未完全落实 , 四唯问题还没彻底破解 , 破后如何立成为深入推进科技评价改革的关键问题 。
‘三评’改革涉及面广 , 需要部门、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各司其职、合力推动 , 目前改革合力尚未形成 。 戴国庆说 , 人才评价改革特别是高校人才评价改革亟须破题 , 部分主管部门对建立科研院所中长期绩效评价制度推进缓慢 , 科研诚信问题主动发现机制仍需逐步完善 。
在黄如看来 , 破四唯是当前科研评价改革中的硬骨头 , 唯论文是四唯之首 , 涉及范围最广、影响最大 , 亟须破除 。 如何将文件精神落到实处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
开展各类评价时可考虑只选择一定周期内的代表性论文 , 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变‘唯论文’的状况 。 尤其要建立小同行评价机制 , 以真正解决瓶颈问题为评判标准 。 黄如建议 , 除具体项目之外 , 成果评价、人才评定、机构评估等都可尽量统筹执行 , 以实现标准统一、结果共享 , 进一步减轻基层科研单位及人员的负担 。
当有人紧盯论文做科研时 , 更有人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 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 。
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 , 王行环医院团队共承担了科技部与湖北省科技厅十余项应急科研攻关项目 , 时任雷神山医院院长的王行环顺利完成法匹拉韦的临床药物筛选试验 。
在应急攻关实战中 , 围绕疫情防控救治 , 中南医院专家团队在《柳叶刀》等四大医学期刊和其他应用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 。 王行环强调 , 之前并不是冲着论文去的 , 而是聚焦抗疫需要和临床需求做研究 , 论文都是在边攻关、边应用、边总结的基础上而成 。
如何加快建成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突出质量贡献绩效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王行环也有自己的看法:科技评价体系建设要务实 , 真正把注重质量、贡献、绩效落到实处 , 营造优良的科研环境才能让大家探索未知的科学 。
对此 , 戴国庆连用三个建立明确了未来工作重点:下一步 , 科技部将建立改革落实督办和统筹协调机制 , 建立会商和动态调整机制 , 建立完善改革长效机制 。 (刘 垠)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