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行业终局”都“绷不住”了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 , 很多所谓已经“终局”的领域 , 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逐渐“绷不住” , 比如电商 。2020年6月18日当天 , 拼多多市值飙升至987.08亿美元 。 到6月19日 , 拼多多市值再涨6.26% , 达到1048.88亿美元 , 超越京东 , 跃居国内电商行业第二——这是一个非常富有里程碑意义的信号 , 在此之前拼多多虽然也时不时地会超越京东 , 但人们总会偏执地认为是“营销”的结果 , 比如“薅补贴羊毛”、“五环外市场”等等——套用“产品即营销”理论 , 人们并不认为这样的流量能对拼多多有什么帮助 , 也很少关注它产品上可能存在的过人之处 。以至于当拼多多在“618”这个京东主场对京东完成超越 , 当你再次审视电商行业的现状格局 , 甚至会发现主要基调可能已经不再是“猫狗大战” , 甚至不是“京东与拼多多谁去当老二”这件事 , 而是一个更深远的话题:当拼多多一骑当千 , 用最短的时间打破了“两超大强、多强陪跑”的长期格局 , 是不是意味着京东苏宁等老玩家们的电商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而淘宝天猫只是因为体量大幸免于难?你以为的“行业终局”都“绷不住”了
(这根大阳线啊 , excited!)电商剧变 , 短视频行业就更刺激了 。随着2019年直播电商的兴起 , 原本看起来已经终局 , 被快手抖音拿走将近八九成的短视频行业忽然活泛起来 , “淘宝直播”的闷声发财让大家猛然发现:短视频原来不仅仅只有“广告位”这种商业模式 。于是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 , 你一方面能够见到几乎所有的短视频平台都在调整内容孵化策划 , 人才需求从“短视频创作者”调整为“主播” , 另一方面短视频产品的广告主开始逐渐从“品牌”变成“商品” 。比如5月27日 , 京东快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双方将在供应链能力打造、品牌营销和数据能力共建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 共同打造短视频直播电商新生态 。同时 , 之前一直侧重于线下渠道的苏宁、国美也同样跃跃欲试 。 6月15日 , 苏宁易购与抖音达成深度合作 , 一起合力打造重磅直播电商IP 。你以为的“行业终局”都“绷不住”了
(这补贴标准 , 为了短视频超车也是拼了)当然话说回来 , 各个行业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绷不住”也不难理解 。 毕竟疫情导致的线上流量陡然猛增 , 等于是白送给人们一个梦寐以求的增量市场——原有的格局忽然被稀释 , 新来的增量太容易带来混乱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时间 , “2020年下半年”这个周期意味着: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 , 人们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储备期和观察期——这种情况下的落地执行 , 太容易砸出水花来了 。只不过相比电商和短视频直播这两个香饽饽来说 , 我更看好另外两匹黑马:本地生活和出行 。本地生活:抢生意 , 更容易2010成立至今 , 从千团大战之中厮杀出来的美团 , 在本地生活领域只剩饿了么这一个对手 。 此后 , 随着饿了么投奔阿里 , 美团赴港上市 , 两者之间的战争也就走向了另一个维度 。据Trustdata的数据 , 2020年1-4月 , 美团与饿了么外卖交易额占比分别为57.9%、40.2% 。 长期以来 , 和饿了么的竞争中 , 美团总是占据一定的优势 。 但如今 , 这种优势却正在随着阿里战略重心的转移而逐渐消逝 。2020年 , 阿里着重发力本地生活领域已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 而为了跟进阿里的战略布局 , 7月10日 , 阿里本地生活总裁王磊在线上举行的品牌升级会中宣布:饿了么全面升级 , 未来将布局“身边经济” , 打造应有尽有的生活圈 。你以为的“行业终局”都“绷不住”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