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中国|60年岁月在此仿佛停滞 扯不断的花线扯不断的牵挂—苏州市花线厂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60年岁月在此仿佛停滞 扯不断的花线扯不断的牵挂—苏州市花线厂
本文插图
除非是住在附近的老苏州 , 一般人很难注意到 , 紧挨着南环高架的那座青砖老房内 , 有着一家创办近60年的老厂 。 如今 , 这里隔三差五才会响起机器声 , 那块“苏州市花线厂有限公司”的铜牌 , 也被一墙碧绿的爬山虎遮挡了面目 。
曾经 , 这家厂有过自己的荣耀 。 毕竟 , 苏州刺绣名扬天下 , 手再巧的绣娘也离不了五光十色的丝线 , 而苏州花线厂的产品光滑、细柔 , 色系还特别全 。 傍着苏绣这棵大树 , 本以为这荣耀能延续很多很多年 。
可如今 , 厂房里留下的只有20来个人 , 大多是过了退休年龄的老人 。 坚守着 , 也许因为舍不得那一份手艺 , 也许因为它系挂着他们曾经走过的青春 。
60年 岁月在此仿佛停滞
本文插图
苏州花线的历史应该是与苏州刺绣一般久远的 。 据《宋平江城坊考》记载 , 宋时苏州就有“绣线巷” , 为花线作坊的聚集处 。 据考证 , “绣线巷”就在如今的姑苏区海红坊北侧 。 很久以来 , 苏州的花线制作 , 一直是以小作坊的形式存在 。 直至1961年 , 苏州花线厂成立 。
不知不觉间 , 苏州花线厂已近花甲 。 穿过爬山虎荫蔽下的厂门 , 车间里的景象让人仿佛一下穿越回了半个世纪前 。 尽管 , 这里也排列着一些机器 , 可它们身上满是岁月的痕迹 。 苏州花线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褚朝进告诉采访人员 , 这些老物件都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沿用至今的了 。 而且 , 能用上机械操作的部分很有限 , 关键的工艺还得靠手工 。 一张约两米长的络丝机旁一位工人坐在一张带着滚轮的凳子上 , 拧并着一根16股的绣花线 , 手指不停上下翻飞 , 让人眼花缭乱 。 “这活确实辛苦 , 熟练工埋头一天也只能出大约1.6公斤的产品 。 ”
练染 , 凭的主要是经验 。 这方面 , 褚朝进是把舵的 。 打样师傅拿来一个颜色 , 褚朝进看一眼 , 二十多种矿物染料该怎么选 , 哪种多些 , 哪种少些 , 他脑子里的染坊先开工了 。 有配方吗?褚朝进微微一笑:“我也说不清楚 。 不过 , 别人可能需要试好几种料才能配出来 , 可我不用 。 反正就是胆大心细 。 ”其实 , 褚朝进凭的就是二三十年的染色经验 。 就这样 , 不管是用喷染机 , 还是手工染色 , 染到什么程度才浓淡深浅最适宜 , 褚朝进总能卡在最准的点上 。
60年 外面的世界大不同了
就这样 , 凭着工人的辛勤 , 凭着师傅的经验 , 苏州花线厂一直停留在过去 。 可是 , 外面的世界却已大不同了 。
“1972年进厂时 , 我还不到20岁 。 那会从染色干起 , 一步步慢慢走上管理岗位……”苏州花线厂现在的负责人韩小平亲历了工厂由盛转衰的全过程 。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 , 韩小平就觉察出花线厂的前景有问题了 。 随着生丝价格的上涨 , 浙江地区的花线生产企业已开始添加化纤原料来降低成本 。 苏州花线厂生产的真丝花线虽然在高档绣品的制作上还有优势 , 但市场的大批量需求已经转向更具价格优势的含化纤产品 。 他们厂的产品逐步失去了竞争力 , 经营每况愈下 。
2003年 , 花线厂完成了改制 , 韩小平临危受命 , 从副厂长变成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 。 转眼17年过去了 , 韩小平和大家一起守着这家花线厂 。 除了各种传统真丝绣线、缂丝线以外 , 他们也开发了一些市场新品 , 如少数民族服饰和高端定制服饰上所用的电脑绣花线、修复古籍和古代服饰所需的特殊丝线、高档珠宝饰品的吊坠线……
然而 , 这些小众产品还是没能从根本上扭转大局 。
推荐阅读
- 爱红聊旅游|在中国的外国游客人数正在迅速增加,外国人对中国的发展感到惊讶
- 旅行趣事现场|中国“最坑人”的4大景点,鼓浪屿上榜,游客表示不愿去第二次
- 爱旅游的小米啦|中国人一生“必去”的4座城市,时间在忙也要去,看看你去过几座
- 中国易经风水宝典|独家【每日宜忌】2020年7月21日
- 中国旅游新闻网|探索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首批先行者
- 西双版纳|云南的夜探,才是中国夜探活动的王炸
- 旅游与摄影media|永兴中国第一银楼,耗银五万余两,却曾入围十大丑陋建筑!
- 奇葩|盘点一下那些让人哭笑不得奇葩死亡的中国古代皇帝
- 中爱文化传媒|《中国爱情诗刊》江飞荐诗(第二期)
- 中国旅游新闻网|木鸟民宿发布《2020暑期民宿消费趋势报告》:用户最爱看海 跨省游增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