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重量只有5万吨的“俾斯麦”号,彻底改变航母进攻方式,沿用至今


陆军|重量只有5万吨的“俾斯麦”号,彻底改变航母进攻方式,沿用至今
本文插图

一战之后德国军事发展受限于《凡尔赛和约》 , 英法等国家在外扩展出多块殖民地 , 收割大量财富和廉价劳动力 。 但德国不仅海外殖民地尽失 , 南方航线出入海必经的英吉利海峡也被英法牢牢把持着 , 国内处境十分艰难 。 新的领导人上台大力发展国内工业 , 宣布撕毁《凡尔赛和约》重新与英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 , 德国海军开始准备建造这艘满载排水量50300吨的“俾斯麦”号战列舰 。 作为当时德国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战列舰 , “俾斯麦”号前后历时四年于1940年8月24日正式建成服役 。
出色的船体设计
陆军|重量只有5万吨的“俾斯麦”号,彻底改变航母进攻方式,沿用至今
本文插图


首先“俾斯麦”号在设计计划中综合考虑到舰队作战、远洋巡航作战和针对大型海盗船作战的需求 。 德国一战后 , 海外殖民地尽失 , 海外战舰的补给问题 。 对比意大利“维内托”级战列舰与法国“黎塞留”级战列舰该舰的续航能力更好 , 可以19节高速战斗巡航8000海里 。 “俾斯麦”号排水量35000吨 , 舰长250米 , 宽38米 , 吃水10米 , 刚好是德国为连接波罗的海和北海修建的基尔运河的极限运输量 。 还四座双联装主炮 , 涡轮-电力装置 , 最大航速30节 , 最大续航力8000海里/19节 。
陆军|重量只有5万吨的“俾斯麦”号,彻底改变航母进攻方式,沿用至今
本文插图

其次 , “俾斯麦”号满足德国海军想要设计的“具有远洋破交能力的战列舰” , 拥有德国传统的造舰工艺 , 采用至少22个主水密舱 , 大量的次要水密舱方便在战时保护舰船的核心部位 。 然而通过后期实战研究发现 , 由于“俾斯麦”号实际续航能力不佳 , 不能很好执行破交任务 , 重新定位为海岸防御战舰 。
动力装置
陆军|重量只有5万吨的“俾斯麦”号,彻底改变航母进攻方式,沿用至今
本文插图


“俾斯麦”号依旧参考一战战舰设计标准 , 采用3轴2舵标准布局 , 但3桨不是一战时处于一条线上的布局 , 动力装置由12个高压瓦格纳锅炉 , 3台蒸汽轮机组成 , 蒸汽输送管道穿过副炮弹药库舱段 , 把位于6个水密隔舱内的锅炉3个主机舱涡轮蒸汽轮主机连接在一起 。 单机最大输出功率为45400马力 , 实际稳定输出功率为150170马力 。
多重装甲防护
陆军|重量只有5万吨的“俾斯麦”号,彻底改变航母进攻方式,沿用至今
本文插图

“俾斯麦”号装甲安装水密隔板和多重装甲 , 采用装甲甲板和水密甲板分离的传统布局 , 全舰分为22个主水密隔舱段 。 第3到第19舱段在主装甲堡区域的庇护下 , 保护全舰70%的水线长度和85~90%的浮力以及储备浮力空间 。 底部深5.5米处是防雷隔离舱 , 舰尾方向逐渐减至5米 , 舰首方向逐渐减至4.5米 , 两舱四层钢板的布置结构 。 结构简单 , 设计要求低 , 可以抵御250千克TNT炸药的水下爆破 , 整个舰体装甲总重量达到18700吨 , 几乎占到标准排水量的一半 。
陆军|重量只有5万吨的“俾斯麦”号,彻底改变航母进攻方式,沿用至今
本文插图


但“俾斯麦”号设计时经验不足依然受到一战时期战列舰影响 , 近距离防御体系不错 , 面对高俯角的穿甲弹攻击时 , 远距离防护不足。 穹甲与一战时期稍有区别 , 延伸到舷侧的穹顶状装甲和320毫米厚主装甲带共同参与舷侧防护 。 这种设计一、穹甲的高度有限 , 浪费战列舰空间和载重量 , 二、穹甲面对远距离交战中上部装甲区防御不足容易被穿甲炮弹击穿 , 防护不到水线下区域 。 丹麦海战中英国“威尔士亲王”号几轮齐射均命中“俾斯麦”号舰艏部位的约30毫米厚轻质装甲处 , 造成漏油减速同时船体左倾和艏倾 , 右侧螺旋桨尖出水 , 成为之后被击沉的重大诱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