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刷单江湖( 四 )


在叶全华看来 , 刷单必然违法违规 , 但作为一种夸大化的广告营销行为 , 如今处于“半透明化 , 普遍存在” , 对于这种流量造假行为 , 他认为如今在直播带货中早已形成系统性营销手段 。
采访中 , 叶全华提及了某女艺人的一场带货直播“翻车”经历 , 近20万的观看人数中 , 最终达成的交易仅有20单 , 而这并非最终数据 , 刨除第二天退货的16单 , “真正成交只有4单 。 ”叶全华告诉采访人员 , 不少网红、明星直播期间 , 为推广自己的身价或利于接洽业务 , 往往通过刷单提高自身流量数据 。
谈及直播带货过程中的刷粉丝量和观看量 , 疯讲传媒直播的技术顾问无篆告诉采访人员 , “抖音、快手账号粉丝:5000元/1万个 , 淘宝、拼多多直播粉丝1500元/1万个 , 淘宝直播间观看量500元/1万个 。 ”
对于如此明码标价的直播刷量 , 无篆还进一步分析到 , 之所以抖音、快手“贵这么多” , 是因为“这两家都是靠短视频走出来的 , 在之前投的广告多 , 而淘宝、拼多多等电商过去在这块是没怎么做的 。 ”他将其形容为“含金量高 , 广告效应更好” 。
当采访人员向上述电商代运营团队负责人问及 , 能否提供直播的刷单服务时 , 对方表示 , “直播只刷量 , 没有一个运营愿意接的 。 ”他更乐意承接刷单与运营结合的工作 , “运营好了还有提成 。 ”
“黑灰经”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不少看似正规的服务平台 , 可以整合所有流量、广告等资源 , 在水面之下为品牌商家提供非法服务 , “这种东西开发也很简单 , 网上一大堆的源码 , 拿过来进行二次开发就可以 。 ”
说到刷单黑灰产业链在近年发生的变化 , “黑灰经”负责人直言 , 刷单并不复杂 , 商家或“中间商”规避电商平台的监测手段 , “各种群控刷 , 一台手机甚至可以创建上千个账号来刷单 。 ”不过 , 随着网络特点的变化 , 他表示 , 刷手们的操作也在随时创新 , 有不少打着“评测、试用”等幌子进行刷单的非法操作 , “前期免费刷 , 后期收费 , 之后跑路 , 再改头换面继续推广” , 在“黑灰经”负责人看来 , 由刷单衍生的这条黑灰产闭环生态正变得日益成熟 , 且还会演变 , “很难根除” 。
技术对抗
面对直播间流量与粉丝存在注水情况 , 淘宝直播方面回应采访人员称 , 依托于淘宝平台的治理体系 , 淘宝直播从2016年诞生之初 , 就引入了人工智能与人工巡场结合的方式 。
谈及直播结束后的商品退货率趋高一事 , 上述负责人表示 , “淘宝直播平台的退货率处于正常水平 , 其它平台的情况我们不了解 。 ”
抖音则将最新的小店商家违规行为管理规则发给采访人员 , 并表示“对刷单等恶劣行为零容忍 , 违规行为一经发现 , 绝不姑息 。 ”
针对虚假的商品销量、评价以及店铺评分的泛滥 , 进而造成的商家恶意竞争 , 快手方面告诉采访人员 , “这会影响大盘的交易转化率 , 对平台来说是百害而无益的 。 ”作为第三方平台 , 快手也表示会履行监管职责 , 对“刷单”、“假评论”等涉嫌违反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违法行为进行严格查处 。
实际上 , 自2014年刷单现象引发行业关注以来 , 各大电商平台对刷单早有进行严厉的打击防控举措 。 但是 , 叶全华认为 , 处在“利益场”中 , “想让刷单完全消失是不太可能的 。 ”
特别是应对平台在曝光率、点赞好评率以及销量等多个指标上的考核 , “势必会有商家为了利益 , 抱着侥幸心理去冒险 。 ”叶全华说 。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蒙慧欣也有同感 。 她认为 , “刷单”不仅仅是一种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 背后反映着商家对销量的极度渴望 。
“在电商平台上 , 排名决定了销量 , 如何通过刷单的手段抢夺其他厂商的流量 , 如何在竞品中胜出 , 是市场竞争中 , 对销量极度渴望的写照 。 ”她进一步分析到 , 这一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 “比如利益驱使、隐蔽优势带来的违法成本低、电商平台处罚力度不够等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