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心理学丨“不开心时,先努力让自己开心”,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心理健康|心理学丨“不开心时,先努力让自己开心”,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本文插图
最近跟朋友闲聊的时候 , 突然听他发出“最近看了心理学的书 , 感觉真是太有趣了”这样的感叹 , 就问了问他看的是什么 , 结果发现只是一些比较入门、浅显的东西 。
当然 , 重要的不是他看了什么 , 而是那份愿意打破“心中早已形成的认知”吸收新鲜知识的努力和尝试 。
而这也让我想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 就是很多朋友在接触过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学之后 , 都会有一种“原来世界是这样的”的感觉 , 并伴随着一种“人生突然打开一扇新的门”的愉悦 。 接着 , 便会对他所接触的咨询师或者所阅读的那本书赞赏有加 。
心理健康|心理学丨“不开心时,先努力让自己开心”,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本文插图
但造成这种现象的 , 很多时候并不是咨询师多厉害、书本里的内容多有价值 , 而是在接触这些之前 , 我们往往只是凭借自己的喜好去认知世界、凭借想当然和我乐意来进行判断 , 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建立在粗糙、表面、不切合实际、情绪化、任性等元素上 , 从来没有从自己出发认真思考过一些问题 。
那么 , 心理学作为研究“自己”的学科 , 自然会让我们“大开眼界” 。 但真正重要的 , 并不是我们从咨询师、书本中收获了什么 , 而是我们应该尝试以一种新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和世界、尝试从诸多误解中走出来 。
就比如:
自己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捧着奶茶 , 正优哉游哉的走在路上 。 一转弯被突然出现的一个人撞了个满怀 , 不仅屁股摔的生疼 , 手里的奶茶也溅的满身都是 。 可抬起头正要质问对方的时候 , 却发现对方已经化作一道背影逐渐淡化在自己的视线中 。 这人找不到了 , 自己也只好闭上张着的嘴 , 可怜兮兮的自己站了起来 。 而随后的几天里 , 只要一有空自己就想到这件事 , 那内心的无名火呀 , 就快把本来稀疏的头发烧的不剩什么了 。 于是 , 为了让自己的心情能好起来 , 就开始到处找那个撞自己的人 , 心里想着一定要让他给自己道歉 , 还要让他给自己赔偿 。
心理健康|心理学丨“不开心时,先努力让自己开心”,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本文插图
不仅被撞了 , 还被无视了 , 而且随后几天的心情都被毁了 , 这责任肯定落在了这件事和这个人身上 , 这个人就得道歉并赔偿 , 只有得到道歉和赔偿 , 我的心情才能好起来 。
这个完整的逻辑 , 看起来是没有问题的吧?
我想你的脑海中会突然间蹦出来很多类似的状况 , 就比如 , 男朋友做了让你不开心的事儿 , 你特别不舒服 , 一整天都气鼓鼓的 , 就非得他承认错误、哄自己、给自己买东西 , 并保证未来会有改变 , 才能舒服点 。
而你看 , 这样的例子是不是都藏着“什么事情、什么人 , 让我们不开心了 , 那他就要承担让我们重回开心的责任”这样的底层观念呢 。
心理健康|心理学丨“不开心时,先努力让自己开心”,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本文插图
可到底让我们不开心的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还是回到刚刚提到的例子 , 并将具体发生的事情定义为“另一半给我送的生日礼物 , 并不是我想要的 , 同时我还有点不喜欢”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 , 这个是正常的;在生日这个特殊的日子 , 我们也会有一些期待;“另一半”是一个特殊身份 , 则我们同样也会对这个特殊身份有期待 。
当期待不仅落空 , 得到的还是自己不怎么喜欢的东西时 , 我们就会出现失望与不满 。 而期待加期待就会变成高期待 , 高期待则将内心的失望与不满放大了很多倍 。
我们被放大了很多的负面情绪束缚 , 但另一半虽然没有满足我们的期待 , 却也是挑选了他自己认为合适的礼物 。 这份礼物代表了他的心意、对我们的关注 , 以及他觉得“我们会喜欢这个礼物”的期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