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丹参栽培技术,水肥管理要上心,科学种植很关键


一、生物学特性
丹参分布广 , 适应性强 。 野生于向阳山坡、草丛、路边、溪旁等处 。 喜温和气候 , 较耐寒 , 可耐受-15℃以上的低温 。 生长最适温度为20~26℃ , 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80% 。 产区一般年平均气温11~17℃ , 海拔500m以上 , 年降水量500mm以上 。 丹参根部发达 , 长度可达60~80cm , 怕旱又忌涝 。 对土壤要求不严 , 一般土壤均能生长 , 但以地势向阳、土层深厚、中等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栽培为好 。 吃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种植 。 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 , 从微酸性到微碱性都可栽培 。 根部具有很强的吸肥能力 , 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中生长良好 。 但当氮、磷、钾、微量元素严重缺乏时 , 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长 , 缺氮初期 , 叶色由深绿变浅绿 , 严重时生长点不发育 , 甚至坏死 , 不再生发新叶 , 老叶枯黄 , 根细 , 产量低 , 质量差 。 缺磷 , 初期叶片有明显的褐色斑点 , 后期斑点扩大、干焦 。 缺钾 , 叶片宽大 , 叶柄细长嫩弱徒长 , 老叶有较大褐斑 。 施用锌肥能促进生长发育 , 增进叶片光合作用 , 增加干物质积累 , 提高药材产量 。

丹参种子小 , 长卵圆形 , 千粒重1.5g左右 。 在18~22℃下 , 15天左右出苗 , 出苗率70%~80% 。 寿命可保持2年 , 陈种子发芽率极低 。 无性繁殖时 , 根在地温15~17℃时开始萌生不定芽 , 根条上段比下段发芽生根早 。 丹参根中丹参酮类有效成分在皮部含量高 , 在木质部中的含量极少 , 丹参酮类成分主要分布在根的表面 。 因此 , 栽培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促使根系表面积增大 , 增加根系分枝 。
丹参|丹参栽培技术,水肥管理要上心,科学种植很关键
本文插图

二、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
丹参喜温暖湿润的环境 。 宜选阳光充足 , 排水良好 , 土层疏松肥沃的腐殖质地或沙质壤地 。 过于水涝或荫蔽处均不宜栽培 , 可种植在山坡、田园、庭院周围旷地 , 也可间作于三地、茶园或果园中 。 可与玉米、小麦、薏苡、大蒜、蓖麻等作物或非根中草药轮作 , 不宜与豆科或其他根类中草药轮作 。 忌连作 。 种植前 , 每亩施堆肥或腐熟厩肥2000~3000kg , 深耕细耙 , 做成宽100~150cm、高20~30cm的畦备用 。
(二)繁殖方法
主要有分根、芦头和种子繁殖法 。
1.分根繁殖

早春初发芽前或秋末地上茎叶枯萎后 , 将根挖出 , 选粗壮条长的肉质根 , 截成5~7cm小段 , 稍晾 , 按行株距30cm×20cm开穴 , 穴内施充分腐熟符合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农家肥 , 每穴栽1~2段 , 栽时要注意原来上端的要向上 , 不能倒栽 , 栽后覆细土 , 浇透水 , 盖草 。 每亩用种根量40~50kg 。
丹参|丹参栽培技术,水肥管理要上心,科学种植很关键
本文插图

2.芦头繁殖
3月上、中旬 , 挖取健壮 , 无病虫害的健壮植物 , 从芦头下2.5~3cm处剪断 , 剪下粗根入药 , 将细于0.5cm的根连同莲座状叶的芦头作种 , 按行株距30cm×20cm , 栽于已整理好的畦地内 , 栽后浇水 , 40~50天长新根 。 每亩用芦头量30~40kg 。
3.种子繁殖
分育苗移栽和直播 , 两法均可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播种 , 也可在当年11月中、下旬播种 。 丹参种子细小 , 发芽率在70%左右 , 在18~20℃和一定的湿度下播后15天即可出苗 , 苗高3cm时进行第1次间苗 。 苗高5~7cm时 , 直播可按行株距30cm×20cm定苗;育苗者按15cm×10cm定苗 , 并于当年秋或翌年春移栽于大田 。 每亩播种量为0.5kg 。
此外 , 丹参还可以采用茎插法及细胞培养进行繁殖 , 对加速和扩大丹参的栽培生产 , 提高产量和质量有一定意义 。
丹参|丹参栽培技术,水肥管理要上心,科学种植很关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