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自动驾驶能否激活新机遇( 二 )


在那段20多公里的道路测试中 , 测试车辆顺利完成了多种道路工况下的行驶:在低速拥堵时完全实现自动驾驶 , 在中高速时监测驾驶员的状态并提醒 , 在非设定条件路段时提示驾驶员介入操作 。
“整个过程既漫长又短暂 。 ”当天完成直播后 , 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智能驾驶所高级经理梁锋华长出了一口气 , “心里满满的都是成就感” 。
2003年 , 大学毕业的梁锋华加入长安汽车 , 从最基础的汽车电子电气技术开发做起 , 见证自动驾驶从“萌芽”到“初见成效” 。
“当时我是自告奋勇参加自动驾驶研发工作的 。 ”他向采访人员回忆说 , 尽管当时市场接受度、技术研发难度都是未知数 , 但自己作出这个决定并不困难 。 梁锋华和同事们一起看了不少交通事故视频 。 令人触目惊心的事故画面让他下定决心 , “一定要打造出安全、智能的自动驾驶 。 ”
【汽车|自动驾驶能否激活新机遇】“长安汽车在自动驾驶、整车智能化领域布局很早 。 ”梁锋华介绍说 , 早在2010年 , 长安汽车就自主首发了in Call智能车载信息服务系统;2016年便首次完成了2000公里长距离无人驾驶测试 。
10多年过去了 , 梁锋华还记得不少关于自动驾驶研发的故事 。 为了保证技术研发符合用户的使用场景 , 他和同事们几乎跑遍了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各种停车场等所有路况 。 以遥控代客泊车系统为例 , 仅核心算法就部署了超3.5万行代码 , 完成数万次测试 。
“拿地下车库来说吧 , 我们实际测试后才发现 , 方形水泥柱就和圆形不一样 , 它会让不少超声波雷达回波‘飞掉’ , 导致车辆无法可靠感知水泥柱 , 为自动泊车埋下安全隐患 。 ”梁锋华回忆说 , 就因为这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区别 , 研发团队反复改变算法、分析数据 , 反复优化路径规划和安全策略 , 连续奋战几十个日夜才终于解决问题 。
在他10多年的自动驾驶研发生涯中 , 类似的考验还有很多很多 。 也正是得益于千千万万名像他一样埋头苦干的工程师 , 中国自动驾驶研发进入了快速突破期 。 在这一领域摸爬滚打10余年后 , 梁锋华对文章开头的争论有着自己的看法:“自动驾驶的商业化不能靠喊口号 , 也不会一蹴而就 , 而是要在实干中持续发展 。 ”
智能汽车要成长为“有情感”的伙伴
“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布局应当以市场为导向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 , 与5G、新能源等所有信心产业一样 , 自动驾驶也应当实现产、学、研融合发展 。 其中 , 企业围绕市场需求而进行的技术创新会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挑战之下 , 大量企业正在育新机、开新局 。 是做稳妥、按部就班的“跟随者” , 还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挑战者” , 他们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
“在蔚来内部 , 关于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已经在稳步推进 。 毕竟智能化是蔚来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 ”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在接受采访人员专访时表示 , 去年6月10日向用户正式推送NIO Pilot主要功能后 , 蔚来的所有车型均能实现L2级自动辅助驾驶 , 其中包括后侧来车预警、来车预警主动制动、自适应巡航、道路自动保持、远近光自动控制等能够大幅提升行车安全的功能 。
眼下 , 在智能电动汽车业内比较领先的车企都已经为产品配备了自动驾驶辅助功能 。 他分析称 , 大家可能在功能丰富程度上有一些差异 , 但“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和商业化是很普遍的” 。
据介绍 , 蔚来汽车将通过FOTA(移动终端的空中下载软件升级)技术 , 对旗下产品搭载的自动驾驶技术进行持续升级 。 该技术可实现对车辆底盘域、辅助驾驶域、动力域、车身域、信息娱乐域的35个电子控制电元的更新 。
在秦力洪看来 , 自动驾驶必须与智能互联、云端升级等技术相结合 , 这样才能让汽车从一个机器 , 变成一个“有生命、有情感的伙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