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诸葛亮北伐,为何稳扎稳打,至死不用魏延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 , 7年里5次北伐 , 对曹魏用兵 。诸葛亮北伐 , 尽管每一次用兵方向略有不同 , 但军事战略一直强调稳扎稳打 , 步步为营 , 逐次推进 。
第一次北伐 , 兵指祁山;第二次北伐 , 兵出大散关 , 直指陈仓;第三次北伐 , 兵指武都、阴平;第四次北伐 , 再次兵指祁山;第五次北伐 , 兵出斜谷 , 屯兵五丈原 。
诸葛亮北伐战果最好的 , 无疑是第一次 。而这次北伐中 , 引发后世争议的就是 , 魏延献子午谷奇谋 , 诸葛亮不采纳 , 同时重用马谡 , 导致街亭失守 , 从而使北伐半途而废 。随后的4次北伐 , 均是稳扎稳打 , 直到病逝五丈原 , 诸葛亮至死没有采用兵出子午谷的奇谋 。
诸葛亮|诸葛亮北伐,为何稳扎稳打,至死不用魏延子午谷奇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子午谷奇谋为何被弃用
子午谷奇谋为何被诸葛亮弃用?《三国志》借用魏延说法 , 认为“亮为怯” , 魏延认为是诸葛亮胆子太小 。《资治通鉴》记载的原因是:诸葛亮认为是“危计” , 不安全的危险计策 , 不如从大路推进安全 , 稳扎稳打占领陇右 , “十全必克而无虞” , 有十足把握而不会有闪失 。
对史书的这般解释 , 历来有人表示不同意 。明朝冯梦龙说 , 主要原因是诸葛亮深知以魏延之才 , 不会久居人下 , 对他有太多顾虑 , “防之太过 , 持之太严” , 防范太多 , 戒心太重 , 说到底是“胆为识掩也” , 胆气被顾虑所蒙蔽 。
有人认为 , 从诸葛亮不采用魏延之计来看 , 其军事战略思维有短板 , 是优秀的政治人才 , 而非优秀军事人才 。还有人说 , 这跟诸葛亮的性格有关 , 不肯拿大将魏延和蜀汉精兵赌一把 , 谨慎有余而冒险不足 。另外 , 还有人称诸葛亮是刻意打压魏延、重用亲信等等 。
诸葛亮|诸葛亮北伐,为何稳扎稳打,至死不用魏延子午谷奇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子午谷奇谋价值有多大
很多人为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表示可惜 , 此战蜀汉早早攻下陇右5郡中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 , 收降姜维 。而曹魏因刘备已死 , 蜀汉数年休养生息 , 毫无动静 , 所以对蜀汉并无防备 。面对突发局面 , 曹魏“朝野恐惧”、“朝臣未知计所出” , 大臣们一时束手无策 。
因此有人假设 , 如果此时魏延又率精兵 , 出其不意取道子午谷 , 兵临长安 , 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战绩 。遥想当年 , 淮阴侯韩信明修栈道 , 派出樊哙、灌婴佯攻 , 出奇兵暗渡陈仓 , 出奇制胜 。魏延子午谷奇谋与韩信此计有异曲同工之妙 。
3、子午谷奇谋有成功可能吗
魏延兵出子午谷有可能成功吗?在魏延的算度中 , 此计成功的可能性极大 , 理由如下:
诸葛亮|诸葛亮北伐,为何稳扎稳打,至死不用魏延子午谷奇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理由一:我率5000名精兵(有说是1万名) , 携带口粮 , 轻装而出 , 从褒中沿秦岭向东 , 进子午谷转向北方 , 不用10天就可兵临长安 。
理由二:守长安的夏侯楙“怯而无谋” , 胆小又傻 。突然得知蜀汉大军来了“必弃城逃走” 。
理由三:曹魏集结大军赶来需20天 , 而横门粮仓和百姓逃走的余粮 , 可解决我的精兵军粮供应 。
理由四:20天以内 , 诸葛先生您从斜谷也能赶来 。这样“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
魏延的兵出子午谷类似于闪电战、斩首战、登陆战 , 依靠快速机动 , 杀死或赶走夏侯楙 , 一举抢占长安 , 坚守20天等待大军“抢滩登陆” 。4个条件同时满足就可成功!有理有据 , 有战略有方法 , 魏延的计策从理论上来讲 , 成功可能性极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