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不傻|吴起训国君:缺德举国皆敌!587年后曹操袁绍对话说透吴起结局

趣读《资治通鉴》第17
公元190年 。
曹操和袁绍因董卓祸乱京城 , 纷纷选择逃离混乱的中央 , 决定为了心中志向而起兵 。 起兵初期 , 作为好友的两人 , 曾在滚滚黄河边进行了一次互相试探对话 , 这段对话脍炙人口耳熟能详 。
对话中 , 袁绍踌躇满志的说:
“吾南据河 , 北阻燕代 , 兼沙漠之众 , 南向争天下 , 庶可以济乎?”
面对袁绍论调 , 曹操意味深长的说:
【阿斗不傻|吴起训国君:缺德举国皆敌!587年后曹操袁绍对话说透吴起结局】“吾任天下之智力 , 以道御之 , 无所不可 。 ”
说完这段对话 , 曾经的故交好友袁绍和曹操就此走上了人生的不同道路 , 进而在后续兵戎相见 , 战于官渡 。 获胜的曹操 , 终用自己论调 , 任天下之智力战胜了袁绍 , 成就了北方霸主和曹魏帝国的根基 。
阿斗不傻|吴起训国君:缺德举国皆敌!587年后曹操袁绍对话说透吴起结局
文章图片
(故交宿敌袁绍曹操)
初看这对话 , 其言语可谓各有道理 。
在袁绍看来 , 他自己本身起点高 , 四世三公家族出生 , 正儿八经权贵子弟 , 门生故吏遍天下 , 这命运的起点决定了他看问题的态度 。
人才吗 , 我多的是 , 只要振臂一呼何愁无人相助?
于是 , 袁绍的着眼点从已经拥有的人才 , 换到了决定天下大势的地利上 , 占据了河洛之地山川之险 , 何愁天下不定?
可对曹操而言 , 从一开始就不能如此想 , 原因吗也很简单 , 曹操虽也是官宦之后 , 却属阉宦遗丑后人 。 这出生决定了天下士子 , 不会于他同心同德 。 士人不愿归附 , 当然只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 有多少用多少 , 最后才有极端的唯才是举出现 。
阿斗不傻|吴起训国君:缺德举国皆敌!587年后曹操袁绍对话说透吴起结局
文章图片
(曹操重视人才)
后续的事实也证明了曹操的先见之明 。
十八路大军讨伐董卓 , 袁绍并非势力最大之人 , 却因为家族出生加持 , 成了讨伐董卓之战盟主 , 而曹操作为联军倡议者 , 仅收获了“奋武将军”虚名 。
这悬殊差别 , 无关实力 , 仅和地位资源人脉有关 。
可后续的事实 , 却证明了一个真理 , 仅有地位资源人脉 , 而无远界的人 , 是无法成功的 , 这也从多方面有体现 。
首先:志向之别 。
曹操的志向无疑更大 , 任天下之智力 , 以道御之 , 无所不可 , 彰显了曹操打算整肃天下 , 一统江山宏愿 , 而袁绍所想为何?不过占据一块根据地 , 这个根据地南到黄河北抵燕代 , 一可以据险而守(地利好) , 二可以足兵足食(够富庶) 。
其次:借力之别 。
在曹操看来 , 争夺天下最大的助力是什么?不过天下人之智力而已 , 而袁绍却在占据了地利之后 , 首先想到的是 , 兼沙漠之众 。
阿斗不傻|吴起训国君:缺德举国皆敌!587年后曹操袁绍对话说透吴起结局
文章图片
(袁绍也曾辉煌)
这沙漠之众是什么?简而言之少数民族雇佣军而已 。
打天下虽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过程 , 可也不是什么战线什么人都可以统一的 , 袁绍想让外族成助力 , 结局必定惨淡 , 文化不同习俗不同是其次 , 关键是不靠谱啊 , 最靠谱的还是同文同种的人群 。
最后:用人之别 。
袁绍虽是最后的失败者 , 可袁绍的计划并不差 , 占据北方大片土地后 , 也算当之无愧的第一军阀 。 但因为初衷缺失了对于人才的重要性认知 , 让袁绍只能纳才而不能用才 , 不仅不能用才 , 反而因为左右摇摆的继承人问题 , 引发人才内斗 。
孟子言:天时不如地利 , 地利不如人和 。
即便占据了东汉混乱的天时 , 河洛之固的地利 , 没有人才之和 , 即便兵强马壮又如何?不一样结局惨淡 。
故而从一开始 , 曹操初衷虽没有具体指导方针 , 但善于聚敛人才 , 善于任用人才的曹操 , 境界就高出袁绍一头 。 有了这高出一筹的境界 , 还有知人善任的能力 , 才有了面对兵强马壮、地利占有的袁绍 , 战而胜之的根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