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p>乘风破浪的多核 CPU</p>( 二 )



02 市场端的二次加速
至少苹果已经开始用脚投票 。

抛弃英特尔选择自研 , 表面上的原因是进一步打通苹果的应用生态 , 并画出了 Mac 电脑上兼容 iOS 和 iPadOS 应用的大饼 。 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种声音:" 英特尔过去几年在芯片上的进步并不明显 , 尤其是 10nm 芯片制程上的频繁跳票 , 作为大客户苹果自然不愿意这样一直陪英特尔耗下去 。 "
苹果可能不是唯一有这种想法的 PC 厂商 。
早在 2008 年第三季度时 , 美国市场笔记本电脑的出货量就首次超过台式机 , 到了 2016 年全球笔记本电脑的出货量达到 15.7 亿台 , 市场销量全面超越台式机 , 并逐步衍生出了轻薄本、游戏本、商务本等多个细分品类 。
数码|<p>乘风破浪的多核 CPU</p>
本文插图
IDC 也在《多核 CPU 发展趋势白皮书》中针对笔记本厂商的诉求进行了深入调研 , 并细分为平面设计、3D 渲染、视频剪辑、游戏、移动办公类和直播六类场景 , 几乎囊括了当下笔记本电脑的主流应用场景 。 其中和移动 CPU 相关的用户诉求和性能偏好 , 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维度:


一是对 CPU 性能的苛刻需求 。 平面设计场景中 80% 的用户对多核 CPU 有较高需求 , 3D 渲染、视频剪辑、游戏和直播场景对多核 CPU 的需求度普遍在 60% 以上 。 在这样一份市场调研数据面前 , 有关笔记本电脑性能过剩的说法俨然站不住脚 , 同时也在倒逼英特尔、AMD 等玩家持续优化多核架构 , 需要不断优化性能功耗比提升稳定性 , 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制程工艺将成为移动 CPU 的分水岭 。
二是对 GPU 性能的需求提升 。 无论是平面设计、3D 渲染还是游戏、直播 , 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考验着显卡性能 , 而笔记本电脑本身又在朝轻薄化的方向演讲 , 集成显卡正逐步替代独立显卡的定位 。 利好的一幕是 , 一些移动 CPU 的集成显卡已经可以匹敌中低端独显 。 也为移动 CPU 的集成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如何同时降低 GPU 的空间占用和能耗 , 同样在逼问移动 CPU 的制程和集成能力 。
与之对应的一幕是 , 华硕、联想、Dell 等先后在传统产品线的基础上 , 推出了针对新场景和新用户的轻薄笔记本、游戏笔记本 , 对移动 CPU 的需求开始强调核心数、稳定性、低功耗和性价比 。 折射到市场层面 , 在核心数、制程工艺、性价比等方面占优势的 AMD 已经成为笔记本电脑厂商的新宠儿 。

同样做出选择的还有在操作系统层面掌控着话语权的微软 , 据最新的基准测试软件显示 , 微软正在测试搭载 Ryzen 7 4800U 和 Ryzen 5 4500U 处理器的下一代 Surface Laptop , 预示着对多核处理器的软件优化已经提上日程 。
03 行业正在重新洗牌
种种信号显示 , 移动 CPU 市场正在迎来新的变局 。
或许在市场份额上 , 英特尔依然是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 " 庞然大物 " , 不仅体量远超 AMD , 营收、市值、渠道等都大幅领先于 AMD 。 只是在蓝色巨人统治下的 CPU 市场 , 早已有了死气沉沉的迹象 。
把时间拨回到 2015 年 8 月 , 风头正盛的英特尔发布了代号 "Skylake" 的新一代 CPU 系统架构 , 虽然彼时的 i7 产品线延续了四核八线程的规格 , 却也宣告英特尔正式进入到 14nm 制程的时代 。
如果遵循英特尔在 2007 年提出的 Tick-Tock 模式 , 每两年进行一次制程工艺的进步 , 在 2017 年就应该量产 10nm 工艺的芯片 。 出乎预料的是 , 英特尔此后的架构和制程陷入了创新停滞的困境 , 尽管每年 CPU 的性能仍有小幅度提升 , 不过是走回了提高主频、增加线程数量的老路 。 逃票 5 年之久的 10nm 制程 , 至今都还处于酝酿阶段 。
英特尔的迟缓 , 成了 AMD 全面翻盘的机会 。

数码|<p>乘风破浪的多核 CPU</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