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p>乘风破浪的多核 CPU</p>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丨 Alter
长时间告别 " 话题中心 " 的 CPU 市场 , 最近发生了几件大事:
1 月初的时候 , AMD 正式公布了锐龙 4000 系列移动处理器 , 除了呼声最高的 "Zen 2" 架构 , 还将移动处理器带入了 7nm 时代 。
6 月份的苹果 WWDC 上 ,向外界披露了 Arm 架构 Mac 计算机的大量细节 , 苹果与英特尔长达 15 年的合作将在 Mac" 变芯 " 后终结 。
知名市场调研机构 IDC 也没闲着 , 趁势发布了《多核 CPU 发展趋势白皮书》 , 指出多核心是 CPU 提升性能、降低能耗的必然选择 。
看似缺少直接关联的三件大事 , 却让外界窥见了移动 CPU 市场的现状:引领创新的旗手已经悄然换了人选 , 大客户对 " 挤牙膏 " 式的创新失去了耐心 , 而市场对移动处理器的大方向又前所未有的笃定 。
一连串的大事件背后 , " 年龄偏高 " 的 CPU 似乎正在迎来乘风破浪的新时代 。
01 多核化与 " 性能战争 "
对于移动 CPU 市场的暗涌 , 第三方调研机构 IDC 在白皮书中给出了这样的观点:
" 盘点近十年主流移动 CPU 的发展历程 , 核心数常年徘徊在双核和四核 , 随着制程工艺、架构的升级 , 主流移动 CPU 的核心数已经提升至八核 , 未来低功耗、高性能的多核 CPU 将成为评价 CPU 综合性能的最直接 、最鲜明的指标。 "
本文插图
单从字面上看 , IDC 并没有解释移动 CPU 市场为何会出现变局 , 仅仅是对多核化的趋势进行了注解 。 如果对 CPU 的进化史稍作了解 , 理解了 CPU 市场长期存在的 " 性能战争 " , 以及英特尔与 AMD 此消彼长的赛点 , 就不难找到答案 。
从 1971 年第一块微处理器 4004 诞生开始 , 性能一直是 CPU 市场的标杆 , 也由此开启了长达 34 年的 " 主频大战 " , CPU 的主频一路从 KHz 走到 MHz , 再然后是越过 GHz 的终点线 。 主频不仅主导了 CPU 的技术路线 , 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消费者的认知 , 即便是知识储备不足的数码小白 , 都知道看主频性能选 CPU 。
可一味地提高主频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 主频越来越高意味着功耗越来越高、发热也越来越严重 , 终究是一条死胡同 。 于是从 2006 年开始 , 英特尔和 AMD 纷纷转向多核产品的研发 , 采用多核设计的 CPU 性能可以轻松超越过高主频的单核产品 , 并且在发热和功耗上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
在英特尔和 AMD 的角力下 , 短短三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单核到双核再到四核的跨越 , 可在此之后几乎陷入了停滞 。 特别是在移动 CPU 市场 , 直到 2019 年四核都还是 CPU 的主流配置 , 再次回到了提高主频来提升性能的老路 。
问题出在了制程工艺上 。 按照物理学规律 , CPU 的制程工艺越小 , 意味着单个晶体管的尺寸越小 , 同样的内核面积可以放下更多的晶体管 , 同样的空间内可以增加更多内核;同时制程工艺越小 , 元件的电容就越小 , 电流在晶体管中的传输距离越短 , CPU 的主频可以进一步提升 , 功耗也能不断降低 。
也就是说 , CPU 的 " 性能战争 " 开始变得多元化 , 主频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 CPU 架构所决定的 IPC 性能、工艺制程上的优先级等都将左右 CPU 的 " 战斗力 " 。
本文插图
英特尔和 AMD 的命运转折点也在于此 , 前者仍然止步于 14nm 制程的时代 , 10nm 工艺尚未进入到量产阶段;后者的锐龙 4000 系列已经抢先迈过 7nm 工艺制程的门槛 , 移动 CPU 的核心数也升级到了八核 。
推荐阅读
- 人生聊数码|小而美,快而准,6秒开瓶,火候红酒电动开瓶器体验
- 科技零接触|出差旅游必备的哪些数码设备,你一般都带哪些出门?
- 驱动中国|数码圈的贵族品牌,低调的实力派,PITAKA三款明星产品初体验
- 华为手机,红米手机|小米高管卢伟冰再放狠话!华为"套娃"机海战术已失效:销量极其惨淡
- |华为和中兴如果合作,效果会1+1>2吗?
- 华为手机|小米高管卢伟冰再放狠话!华为"套娃"机海战术已失效:销量极其惨淡
- mMIMO|华为和中兴如果合作,效果会1+1>2吗?
- 怀南会|补贴2亿!怀南会乘风破浪,开启乐拍专区
- 苹果手机|原创 新款iPhone12定价再曝光!再次上演"性价比"策略:让库克信心十足
- 蒂姆·库克|原创 新款iPhone12定价再曝光!再次上演"性价比"策略:让库克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