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巨大红包砸海南!( 二 )


韩国发达的市内免税店系统极大地刺激了跨境旅游的发展 。 比如 , 公认的最令人失望的境外旅游城市之一——韩国首尔 , 每年的跨国游客仍超过1400万人次 , 其中相当一部分游客都是冲着免税店去的 。

购物|巨大红包砸海南!
文章图片
▲网评三流景区的韩国“故宫”景福宫
目前 , 韩国免税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400亿人民币 , 其中7成都是中国人贡献的 。
相比之下 , 中国的免税经济才刚刚处于萌芽期 。
我国的免税资质是以牌照的形式发放给专营公司 , 具有高度垄断性 。
目前 , 我国具有免税资质的企业只有7家 , 分别是:中免、日上免税、海免、珠免、深免、中出服、中侨 。
其中 , 中免、日上免税、海免均为中国国旅旗下企业 , 其市场占有率接近90% 。
国内的免税经济运营模式主要有两种:市内免税店和机场免税店 。
市内免税店主要针对的是外国游客和我国出境居民 。 中国公民必须凭借180天内入境记录 , 才可以在店内购买商品 , 且额度只有5000元 。 这就注定了市场规模很小 。
机场免税店虽然没有太多限制 , 但是渠道的稀缺性推高了经营成本 , 机场免税店的租赁合约采取的是保底+扣点的方式 , 以上海日上免税行浦东为例 , 扣点率高达43%;再加上免税品种有限 , 议价能力差 , 经过中间批发商的加价后 , 机场免税店的价格其实并不便宜 。
这导致 , 中国消费者目前在中国机场免税店的消费比例仅9% 。
中国消费者的免税消费需求在国内难以满足 , 就转而选择了海外 。 2018年 , 我国旅客境外消费额达到2773亿美元 , 大约37%发生在免税店中 , 免税消费规模约7250亿元人民币 。
面对这么大的蛋糕 , 很多地方政府都跃跃欲试 。
广东和上海均曾提出过建立离岛免税政策的想法 , 但未能获批 。
2011年 , 海南正式实施离岛免税政策 , 成为世界上继日本冲绳岛、韩国济州岛和中国台湾的马祖、金门之后 , 第四个实施离岛免税政策的区域 。
此次免税新政的提出 , 将进一步巩固海南在免税购物方面的优势地位 。
而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 , 导致国际航班大幅缩减 , 中国消费者出境次数大幅减少 , 势必会让大量海外免税消费被动截留国内 , 消费回流是大势所趋 。
眼下的海南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
如果免税新政能够把一部分中国天量的消费潜在需求留在海南 , 对于自贸港建设和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都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
【购物天堂?】
免税新政下 , 受益最大的是海南的旅游业和零售业 。
但购物天堂对于海南而言 , 绝非终点站 , 充其量只是停靠站而已 。
事实证明 , 大多购物天堂都难以持续发展 。
1997年香港回归后 ,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接连遭遇亚洲金融危机、美国“911”事件和非典的冲击 , 经济陷入低迷 。 1997-2003年 , 香港GDP的平均增长率只有2.09% 。
直到2004年 , 内地与香港正式签署CEPA协议 , 香港经济才得以恢复元气 。
2004年 , 香港经济增速从前一年的3.06% , 猛增至8.7% , 并连续4年保持在6%以上 。
CEPA协议的核心是尽快实行0关税 , 提高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合作水平 。
香港经济的四大支柱——贸易及物流业、金融服务业、旅游业、专业及工商业支援服务均因此受益 。
一系列的免税政策让香港零售业进入黄金时代 。 到2013年 , 香港零售销售总额达到4940亿港元 。
与之相伴的是 , 香港地产业的狂飙猛进和商铺租金的激增 。
结果是 , 大部分钱都被“包租公”“包租婆”们躺着赚走了 。
可是 , 随着内地的逐渐开放和日韩等国汇率的持续贬值 , 香港自由港的优势逐渐淡化 , “购物天堂”的黄金年代开始走向终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