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岛国的海权竞逐( 二 )
霸主的苦恼
英国被迫踏上一条成为海上霸主的道路 , 不仅仅表现在它被自己偏处大陆边缘的处境所折磨 , 还折射在它作为海上霸主的整个历程里 。 英国海军的历史最好地体现了霸主的苦恼 , 这一点即使在《深蓝帝国》这样一本充满史诗色彩的书里也屡见不鲜 。
成为霸主不单意味着权势和财富 , 也意味着挑战与负担 。 英国海军在大部分历史时期里对技术进步的迟钝、甚至反感当中 , 体现出来的就是这种霸主的负担与无奈 。 在19世纪初英国海军的全盛时期 , 有人向纳尔逊自荐一种改造火炮的技术 。 而这位海军上将的回答是“上帝保佑我们(在海战中)冲得更近 , 打得更准 。 ”言下之意就是皇家海军取胜靠得不是火炮技术的进步 , 而是海军军人的勇敢 。 只要船挨船 , 火炮怎么都能打中 。 这是一种英雄气概 , 特别是考虑到纳尔逊公爵自己正是因为冲得太近 , 被对方船上狙击手的步枪打中了 , 所以才丢了性命——这种英雄气概就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了 。
能够拒绝的技术进步皇家海军都拒绝了 , 而那些不能拒绝的则往往来自挑战者 。 王尔德说“如果不是怕被别人捡走 , 很多东西我们早就扔了 。 ”这句话放在英国海军部大概就是“如果不是法国人先采用 , 我们的成熟技术其实还可以对付几年 。 ”
法国是典型的海上霸权的挑战者 , 它是欧洲第一强国 , 认为自己也应该拥有一支足够强大的舰队 。 在英国人眼中 , 就是把海军当成国家的“LV”来追求的典型 。 但这个三心二意的挑战者在技术革新方面每次都走在英国人前边 。 18世纪英国的战列舰数量无可匹敌 , 但造舰委员会却拘泥于传统、完全无意让皇家海军的军舰跟上时代潮流 。 原因也很简单 , 如果英国海军承认新式军舰的性能 , 那就等于向全世界宣布英国的海上霸权已经有机可乘 。 承认技术进步可能会激发各路挑战者的梦想 , 加重皇家海军的负担 。 而如果无视技术的进步 , 用英国庞大的规模和军官、水手的素质把尚未形成气候的进步扼杀在襁褓之中 , 反而是更加经济的选择 。
英国的人的迟缓让法国人燃起了希望 。 18世纪法国人制造出了完美的新式三层火器甲板军舰 , 无论是速度、机动性 , 还是火器的效率都走在了英国人前边 。 英国无奈只能先靠军舰数量和军人的技术弥补 。 直到最后才勉强在法国人的挑战下被动地行动起来 , 一面压制法国一面默默地在技术上追赶甚至模仿法国 。 参考俘获的法国军舰 , 英国人更新了自己的战舰 。 当纳尔逊最终击败法国舰队 , 他率领的舰队已经大多由新式军舰组成了 。
英法的竞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拿破仑为了征服英国而扶持了蒸汽船的建造 。 蒸汽动力在任何一个明眼人看来都是时代的潮流 。 但追赶潮流的代价对不同国家来说却完全不同 。 法国统治着有限的海外帝国 , 它最大的利益在欧洲大陆 , 海军原本就是数量不多的奢侈品 , 为此多支付一些费用对法国来说并不难接受 。 法国的舰队也不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捍卫它的利益 , 即使军舰从此就要不断的烧煤 , 也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灾难 。
可是反观英国呢?英国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海外领土 , 舰队常年依靠风帆在七大洋上几乎是零成本航行 。 虽然帝国维持着一支前所未有的舰队 , 但事实上动力不花钱、舰队的水手很多根本不需要自己训练 , 战争爆发以后只要从商船上临时招募就可以 , 军官还可以在商船上服役 , 甚至连舰长都只在必要时被海军部召去指挥战舰 。 风帆时代的技术条件下 , 英国已经为海军找到了一个性价比最高的解决方案 。 一旦它要迈开脚步跟上蒸汽动力的脚步 , 舰队从此就要依靠烧煤航行 。 航行本身就有了成本 , 远洋航行还需要加媒 , 加煤就需要有加煤站 。 军舰长途航行还需要维护 , 加煤和维护的需求就意味着它要在世界各地建立海军基地 。 海军基地还可能遭到攻击因此就需要军人设防 。 后勤的负担会从此变成灾难 。
推荐阅读
- 经济观察报|每个心中都有一条唐人街
- 经济观察报|百年爱玲:做天才,做女人
- 青岛要闻|说说历届青岛国际啤酒节门票的那些事儿
- 经济观察报|合肥做对了什么?一座城市的赌约赌的是恒心和耐力
- 经济观察报|【深圳记忆】激荡四十年·蓝色机遇盐田港: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码头之一
- 心底的小城|为什么说日本地铁,是岛国女性的“噩梦”,宁愿步行也不愿意坐?
- 经济观察报|丰田在华进入纯电动扩张期 一汽丰田20万辆天津新基地开建
- 哲雄|又欲又纯!岛国竟然给情趣娃娃拍了一部爱情电影
- 经济观察报|李国庆:我写东西经常是酒壮怂人胆
- 今日必看|最小岛国曾经可媲美沙特阿拉伯,却由于“鸟粪”,导致危机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