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科学家用立方星演示量子纠缠,向全球量子通信网络迈进( 二 )
技术
什么是立方星(CubeSat)?立方星是一种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的低成本微纳卫星 , 其重量为1千克 , 体积为10厘米×10厘米×10厘米(也叫1U) 。 若干颗立方星(若干个U)可以组成立方体纳卫星 。
形象点说 , “1U”的立方星可以看成是一个小盒子 , 盒子里可以装上卫星所需要的模块(例如:星载计算机、电源模块、通信模块、天线系统模块、姿态控制板模块以及用于科学研究的各种实验仪器) , 外部会装上天线(用于通信)、太阳能电池板(用于供电)等 。
本文插图
挪威的Ncube-2立方星(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立方星采用通用化、模块化、标准化设计理念 , 具有研制成本低、功能密度大、技术成熟度高、研制周期短等优势 , 可广泛用于通信广播、对地观测、科技试验等各个领域 。
SpooQy-1 是一颗重达2.6千克、鞋盒大小的3U立方星 。 它于2019年4月首次从美国发射至国际空间站 , 随后于2019年6月17日在空间站宇航员的帮助下进入轨道 。
本文插图
从国际空间站部署到轨道的 SpooQy-1 立方星(图片来源:NASA)
对于许多量子通信应用来说 , “纠缠”这一量子力学现象都是至关重要的 。 但是由于长距离会发生光损耗 , 所以通过光纤创建用于分发纠缠的全球网络是不可行的 。 在太空中为小型标准化卫星配备量子仪器 , 是应对这一挑战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
首先 , 研究人员需要证明用于量子纠缠的微型光子源可以在发射应力下保持完好无损 , 并在卫星内提供最小能量的恶劣环境中成功运行 。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 他们详尽地检查了用于产生量子纠缠的光子对源的每个组件 , 看看这些组件是否可以做得更小、更坚固 。
维拉尔表示:“在每个开发阶段 , 我们都积极地关注质量、尺寸和功率的预算 。 我们通过快速的原型制作和测试来进行迭代设计 , 为纠缠光子对源所需的所有现成组件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小型封装 。 ”
新的小型化光子对源包含一个蓝色激光二极管 , 该二极管将光线照在非线性晶体上以产生成对的纠缠光子 。 要实现高质量的纠缠 , 就需要重新设计支架 , 以高精度和高稳定性将非线性晶体排列整齐 。
本文插图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仅20厘米×10厘米尺寸的量子纠缠源 。 (图片来源:新加坡国立大学量子技术中心)
研究人员通过测试他们的新仪器在火箭发射和太空操作过程中承受振动和热变化的能力 , 证明它可以胜任太空任务 。 整个测试过程中 , 光子对源始终保持非常高质量的纠缠 , 即使温度在从-10°C到40°C的范围内反复波动 , 晶体排列也能保持原状 。
然后 , 研究人员将新仪器整合到 SpooQy-1 中 , 该仪器在16°C至21.5°C的温度范围内成功生成了纠缠的光子对 。
本文插图
SpooQy-1 内含一个微型量子信号源 , 可以创造出量子纠缠的光子对 。 (图片来源:NASA & CQT)
价值
维拉尔表示:“太空基全球量子网络正在迅速发展 。 我们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启发下一波太空基量子技术 , 并希望新应用和新技术能够从我们的实验结果中受益 。 ”
此外 , 他还表示:“该研究表明 , 小型化纠缠技术能够工作得很好 , 同时保持很低的功耗 。 这是朝以低成本方式部署可服务于全球量子网络的卫星组网迈出的重要一步 。 ”
未来
SpooQy-1 受到来自新加坡和瑞士的地面站控制 , 但它并没有试图把量子信号发送至地球 。 这是下一阶段目标 。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 新加坡国立大学量子技术中心的研究人员与英国 RAL Space 展开合作 , 设计并构造类似 SpooQy-1 的量子纳卫星 , 这种卫星能将纠缠光子从太空射向地面接收器 。 其中一部分工作在从新加坡国立大学量子技术中心拆分出来的初创公司 SpeQtral 开展 , 对基于卫星的量子通信系统进行商业化 。
推荐阅读
- 科学|科学家偶然发现以金属为食的新品种细菌
- 写作|暑期福利:天学网《趣写作》上线,科学提升英语写作能力
- 科学|东方红一号鲜为人知的故事:将继续在轨运行50年
- 科学,探月|转存!登月的8个知识点
- 行业互联网|让青少年爱上科学 核桃编程AI人机双师模式受关注
- 新华社新闻|美媒:科学家提出新方法,或能确定“第九行星”性质
- 春光研究院|兼具家用和车载,售价只要竞品零头!洒哇地咔K11吸尘器开箱评
- 科学|大揭秘:谷神星的白色亮斑是盐,而不是冰或者外星人
- 科学|如果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现了一种新的粒子,这意味着什么呢?
- 科学|登月50余载 三大谜团仍待解:起源、磁场、地月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