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闻广播|| 首位感染新冠病毒的专家组成员王广发——我经历了什么,聚力同心抗疫情( 二 )
在这次去武汉的调研过程中 , 王广发遭受了质疑 。 1月10号他在接受媒体有关新冠病毒的采访时 , 采访内容被总结为新冠病毒可防可控 , 有网友认为“可防可控”这4个字 , 让人们放松了对新冠病毒的警惕 , 不少人在他的微博评论里留言表达不满 , 不乏刺耳的言语 。
王广发:我当时的表述是整体可控 , 没有说可防可控 。 大家就想想吧 , 一个偌大的城市 , 有41例的病人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 就是当时我们掌握的资料没有明确的人传人 , 那以一个科学的态度去讲 , 你说我们能说这个病失控了?这肯定不对 。 就是我们是基于当时掌握的一些证据 。 因为我记得当时我讲了几层意思 , 但是呢我看到包括有一些主流媒体讲的就是可防可控 , 别的信息都没有了 , 我觉得带来了一些误导 , 实际上主要是觉得被人误解 。 那么后来我生了病 , 住了院以后 , 第二天体温就退了 , 我才有精力关注这些网上的一些情况 。 其实我特别受鼓舞 , 就是很多的人在关注我 , 在嘘寒问暖 , 表示出担心 , 因为当时我自己说实在我自己的走向我都不知道会变成什么 。 有的采访人员问我说你想没想过 , 那意思说你想没想过死 。 我说还真想过这个 , 因为当时我们看到的情况 , 有些病人确实很重 。
文章图片
王广发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期间 , 身体好转一点就开始做相关的研究工作 。
王广发:我住地坛医院第二天就退烧了 , 所以我退烧以后我就有点精神 , 国家卫健委给我一个任务 , 600多例病人的这个资料 , 希望呢第二天能够拿出来一些分析的意见 。 我是大概晚上七八点钟接到的这个任务 , 所以当时我就赶紧动员我们科的大夫 , 它那个数据啊不是很整齐 , 就是一个病例一个病例的这个描述 , 我们要从中呢抽提出来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 挑战性挺大 , 真的这个团队非常好 , 第二天就出了一个就关于这个600多例的这么一个分析 , 呈送到这个国家卫健委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王广发出院后 , 除了持续做相关的研究 , 也同步承担了不少分享防治经验的工作 , 先后与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巴西、波黑、美国等国的专家交流 。
王广发:有一些是官方的 , 有些是我们民间的 , 我觉得呢就这次呢我们把中国的经验介绍出去 , 其实大家呢都很认可 。 你比如说关于这个无症状感染者 , 到底把它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也讲到中国的一些数据 , 一个是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并没有那么多 。 大多数所谓的无症状感染者是什么 , 处于疾病的潜伏期 , 但是疾病的潜伏期会有传染性 , 这是我们中国的经验 。 过去呢密接者呢就是说你发了病 , 接触的 , 才叫密接者 , 经过我们的这个研究 , 实际上在出现症状前两天已经有传染性了 , 我们国家已经把这个密接者的定义提前了 , 就是发病前两天以后接触的人都是密切接触者 , 所以这个呢实际上是其它国家这种经验很少 , 也是对他们的一个认识上的提高 。
这是王广发在术前讨论中对一位年轻大夫撰写的病例分析提出的批评 。 王广发说 , 很多患者在来之前已经求医问药辗转多家医院 , 多为疑难杂症 , 不少病人来这里求医 , 也当成自己最后一次的救治机会 。 可以感受到 , 王广发和他的同事们平时工作压力不小 。 现在除了出诊、做手术 , 他还承担了国家医管中心对全国新冠肺炎病例的分析任务 。
【北京新闻广播|| 首位感染新冠病毒的专家组成员王广发——我经历了什么,聚力同心抗疫情】王广发:说起来呢这个数据量非常大 , 那现在就是做的就是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抓取技术 , 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团队啊在做这个事儿 , 可以说这是一次针对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 , 第一次我们采取大数据人工智能抓取这个技术 。
推荐阅读
- 北京日报客户端|营养师提醒公众:不要陷入“超级食物”圈套
- 北京日报客户端|1120名受试者全部产生抗体,首款新冠灭活疫苗临床试验揭盲
- 鲁网枣庄新闻中心|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成功诊断并手术治疗一例新生儿环状胰腺
- 上观新闻|日新增再超5万,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283万
- 上观新闻|专家呼吁:侵入性美体操作亟待受关注,“埋线美体”酿大祸引发严重病原体感染
- 养生保健坊|生活中的“防疫盲点”
- 泰泰健康说|昨天北京又治愈出院2例!目前在院病例323例
- 快乐养生|青桔单车为北京抗疫一线工作者提供免费服务
- 蓓儿健康|方便患者治疗,北京友谊医院急诊“一站式”服务:减少交叉感染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北京市七日三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