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每个摸鱼的年轻人,都假装在处理“多任务”工作| 原创( 二 )


就算是工作、学习的时候 , 大家也学会了用多屏幕来帮助自己“一心多用” 。
最近《乘风破浪的姐姐》火了 , 正准备毕业论文答辩的熊博士不甘寂寞 。 在他的书桌上摆着两台笔记本电脑 , 一个用来准备论文答辩 , 一个用来Pick“姐姐” , 娱乐学习两不误 。
新周刊|每个摸鱼的年轻人,都假装在处理“多任务”工作| 原创
本文插图

姐姐的诱惑更大还是论文的诱惑更大?答案马上见分晓 。 /@Bearhow
工作的时候 , 办公室摸鱼达人小北则习惯于在办公软件、新闻网页、聊天窗口和淘宝之间频繁切换 。 一会儿写点文字;一会儿想想另一个工作任务;一会儿打开微信在群里吐槽几句;一会儿又切换成网页 , 点进了某某明星出轨的新闻里 。
新周刊|每个摸鱼的年轻人,都假装在处理“多任务”工作| 原创
本文插图

指日可待的成功人士 。
2018年 , 国家统计局的一个关于“中国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的调查显示 , 在北京 , 年轻人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 , 甚至休息日平均也要工作7小时42分钟 , 而个人平均每天自由支配时间 , 则只有3小时56分钟 , 其中还没扣除可能被“弹性工作”侵占的那一部分 。
当闲暇时间被工作琐事不断挤压 , “一心多用”就成了人们对抗时间焦虑的杀手锏 。
Alice是她、是我、也是你 。
新周刊|每个摸鱼的年轻人,都假装在处理“多任务”工作| 原创
本文插图

从工作桌面看繁忙程度 。 /Unsplash
明明被填满了 , 还是感觉焦虑和无聊
事实上 , 看似精明的“一心多用”达人们 , 往往无时不刻都在“翻车” 。
比如 , 边走路边听书很可能会一不小心忽略地上的水坑 , 或者被路边水果摊转移了注意;边看电影边吃饭的结果要么是饭凉了 , 要么是低头吃饭的一刹那错过了重要情节;而边看综艺边抄写论文的结果可能是抄串行.....
新周刊|每个摸鱼的年轻人,都假装在处理“多任务”工作| 原创
本文插图

大型翻车现场 。 /@本布朗费
美国神经学家丹尼尔·利瓦廷解释说 ,“当我们同时做几件事时 , 其实我们的大脑并不是真的同时在做几件事 , 而是脑神经元快速地从一件事转换到另一件事 , 迅速且不断地消耗掉神经能源” , 所以一心多用难免翻车 。
与其说“一心多用”让我们更充实了 , 不如说那只是一剂心理安慰 。
一方面 , 我们生活的社会有太多关于 “时间管理”的蛊惑 , 比如那句著名的“时间是挤出来的” , 至今仍被奉为金科玉律 。
在强调要利用好碎片时间的各种“人生导师”和快节奏生活观念的不断鼓励之下 , 谁敢贸然停下步伐?谁又忍受得了一刻空白呢?
新周刊|每个摸鱼的年轻人,都假装在处理“多任务”工作| 原创
本文插图

小猪罗志祥出轨事件 , 突然变成了时间管理学上的一个里程碑 。 大家很会抓重点啊 。
另一方面 , 信息焦虑催促着我们“一心多用” 。
归根结底 , 我们不敢只做一件事情 , 是因为我们生怕“错过什么”:“重要”热点每时每刻都在更新 , 短视频和音频让知识变着花样在你眼前飘来飘去 ,仿佛错过一个就会损失巨大 。
除此之外 , 也许还有另一个原因—— 我们真的越来越无法忍受“无聊” 。
2014年 , 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的研究者要求一群受试者不带任何东西 , 独自待在密闭的房间15分钟 , 什么都不做 。 结果发现 , 大家变得焦躁不安 。 在最后一次实验里 , 甚至有2/3男性以及1/4女性主动选择“电击”来结束无聊 。
新周刊|每个摸鱼的年轻人,都假装在处理“多任务”工作| 原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