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铲史官|此人却为何执意归隐?,千辛万苦帮刘邦建立汉帝国( 二 )
其他人都是口头上嚷嚷着有多么恨秦、仇秦 , 然而刘邦项羽看着秦始皇的车驾 , 却都怀着艳羡的目光 。 只有愣头青张良 , 冒着生命危险、弟弟死了都不葬 , 却要去刺杀秦始皇 。
因此 , 其他人参加义军 , 都是为了秦灭之后自己能分一杯羹 , 怀揣着自己的小九九;而张良参加义军 , 就两个目的 , 其一 , 灭秦;其二 , 复韩 。
而现在韩王成已死 , 复韩已经无望 。 从张良的韩国情结来看 , 韩灭之时 , 张良已经心灰意冷 。 张良之所以留下来 , 一是因为与刘邦的情谊和刘邦的倚重 , 报知遇之恩 , 二是彻底灭亡秦国还有与秦国一样杀掉韩王成的项羽 。
文章图片
张良追随刘邦 , 应该主要是因为知遇之恩
至于之后 , 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 自己要什么高官厚禄 , 对于张良来说 , 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 。
这是为什么张良辞封刘邦的“自择齐地三万户”的原因之一 , 张良是真的心灰意冷了 。
因此 , 张良归隐的原因之二是 , 作为一个贵族之后 , 他对锦衣玉食并没有那么羡慕 , 也不那么奢求高官厚禄 , 那么既然大业已经完成 , 归隐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
三、刘邦对功臣的猜忌
在汉帝国建立之后的功臣封赏大会上 , 刘邦将韩信、张良、萧何拿出来作为功劳最大的三大功臣 , 并对张良说:
运筹策帷帐中 , 决胜千里外 , 子房功也 。 自择齐三万户 。 -《史记·留侯世家》
这表现出了刘邦对张良的认可 , 决定了张良在汉初功臣中的地位 。 然而张良却没有接受 , 最后 , 刘邦封张良为留侯 , 而且只保留了爵位 , 却没有在汉帝国担任任何的官职 。
【一品铲史官|此人却为何执意归隐?,千辛万苦帮刘邦建立汉帝国】张良的辞封 , 一方面因为心灰意冷 , 而更重要的原因是 , 刘邦对功臣集团的猜忌 。
从亭长一跃成为帝国的皇帝 , 刘邦自有城府 。 而汉初的帝国形势 , 内有功臣集团居功自傲 , 外有异姓诸侯王侵蚀帝国的土地和权力 , 刘邦心里自然清楚 。
文章图片
在接下来的数年内 , 为了刘氏帝国的长治久安 , 为了帝国中央政府的权威 , 刘邦大刀阔斧 , 可以说是毫不留情 。
对内 , 刘邦一方面整顿朝仪 , 建立尊卑体系 , 让功臣集团对这个一起从沛县走出来的皇帝充满了敬畏;一方面 , 对于很多较大的功臣 , 都因一些小事而降职、甚至下狱 , 连一向谨慎的萧何也没有幸免 。
对外 , 刘邦数年之内几乎屠杀或逼反了所有的异姓王 , 然后再将他们一一剪除 , 最后还约定 , “非刘氏而王 , 天下共击之” 。
刘邦对于功臣集团的猜忌和行为 , 张良早就有所预见 。 刘邦有多器重 , 就有多猜忌 , 这些在韩信、萧何和功臣们身上验证的事情 , 张良却因早就熟悉权力斗争而有着明哲保身的意识 。
这一点 , 从张良在汉建立之后的一些行为中也可见端倪 。
在册封功臣事件中 , 为帮刘邦平衡功臣 , 张良献计先册封刘邦痛恨的雍齿 。 在立都事件中 , 张良又为刘邦分析了长安和洛阳的优劣 , 并帮助刘邦定都长安 。 在刘邦废立太子事件中 , 张良先是为刘盈和吕后画策请出“商山四皓” , 后直接面见刘邦提出留守和进兵策略 。 后来张良还“从上击代 , 出奇计马邑下” 。
文章图片
按说 , 如果全心归隐 , 当不问世事 , 然而张良却总是在关键时候出现 , 为刘氏帝国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策略 。 这也说明 , 张良的归隐 , 是在逃避些什么 , 而不是真的完全归隐 。 而恰恰 , 张良是汉初三杰中 , 立国后唯一没有受到什么处罚和责难的 。
因此 , 张良归隐的第三大原因 , 是逃避刘邦的猜忌 , 明哲保身的智慧 。
推荐阅读
- 丹东一姐|屠民八百万,留下一句话被张艺谋拍成电影,此人亲手摧毁大唐盛世
- 千谈历史|此人大喊:苍天有眼,蜀国有救矣!他是谁?,听闻诸葛亮去世
- 小星品情感|白居易的情敌,武则天曾侄孙,却被刺客取走首级,此人是大唐宰相
- 生活给的温暖|结果皇帝40岁就驾崩,临死前却说真准,此人推算皇帝能活到80岁
- 岳飞■岳飞要处决40个逃兵,因心软放走一个,不料此人成闻名世界的名将
- 一品铲史官|为何后人天差地别?是家风的关系吗?,诸葛亮和司马懿难分伯仲
- 历史神秘事|一身本领无处施展,关羽后悔也晚了,此人不得关羽重用
- 历史神秘事|诸葛亮去世时为何只有此人奔丧?这个人其实早已看透一切!
- 雨霁视角|徐茂公舍爵续命,瓦岗老兄弟:此人死有余辜,单雄信兵败问斩
- 正聊三国|曹植却与此人不合,立储前曹植就悲剧了,曹操曾给曹植派去一家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