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火了,是时代的倒退还是前进?

最近 , 网上有一段神评论:谁也没有想到 , 2020年下半年最大的黑马 , 不是直播带货 , 而是“地摊经济”!今天 , 一段城管喊商贩来摆摊的视频 , 上了热搜:“你 , 你 , 你是城管的?”“你叫我去摆摊???”“你该不会是骗我的吧?”“我不相信 , 要不你哪天在现场 , 然后我过去看一看”……近日 , 江西九江瑞昌市不少商贩都接到了城管队员的电话 。 反复质疑确定后 , 惊呼“居然还有这么好的事 , 我要叫上其他人也来摆!”地摊经济火了,是时代的倒退还是前进?
过去 , 城管与流动商贩相爱相杀的故事 , 比比皆是 。 现在 , 二者的关系突然180度大转弯 , 在感叹“人间烟火回归城市”的同时 , 也让一些网友疑惑:地摊经济重启 , 是时代的倒退还是前进?民生为要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 , 今年在全球疫情背景下召开了两会后 , 中央密集释放了一些信号 。 从几个细节可见一斑:细节一:5月28日 , 李克强总理答中外采访人员提问时提到 , “西部有个城市 , 按照当地的规范 , 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 , 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 。 ”细节二:中央文明办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 , 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 这次调整 , 看上去是不大 , 却关系着千万底层民众的生计 。细节三:6月1日上午 , 李克强总理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 , 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 , 是人间的烟火 , 和“高大上”一样 , 是中国的生机 。地摊经济火了,是时代的倒退还是前进?
小地摊 , 大民生 。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 , 中国经济曾一度按下了暂停键 , 在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 , 如何复工复产 , 激发经济活力 , 是中国疫情下半场的“必修课” 。在今年两会 , 政府并没有制定2020年的经济增长目标 , 将“稳就业保民生”放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 总理在采访人员会提到:“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 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 , 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 , 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 , 现在又碰到疫情 , 疫情过后民生为要 。 ”人间烟火味 , 最抚凡人心 。 重启地摊经济的好处显而易见:第一 , 让困难群众生有钱赚 , 有饭吃 , 给他们机会度过难关 。第二 , 成本低 , 人人都能做 , 人人都能挣 。第三 , 烟火气背后是人气 , 是旺盛的商业气 , 意味着老百姓生活有滋有味更景气 。就业 , 关乎百姓生计 , 关系发展大局 。 有了就业 , 才会有收入 , 才会有社会财富的创造 , 才会有中国经济的发展 , 才能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未来!地摊经济火了,是时代的倒退还是前进?
人民为本沿街为市 , 四面客人围聚 , 好不热闹 。 拂袖了去 , 却只剩一地狼藉 。 马路污水横流、气味扑鼻而来 , 这样的场景让不少人至今都记忆犹新 。在改革开放初期 , 许多人正是通过“练地摊”开启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 , 为后期中国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做了积累铺垫 。 但背后隐藏的问题也不少:商贩们只要一辆小推车 , 就能四处游走 , 所兜售的食品、日用品质量良莠不齐 , 不仅影响市容市貌 , 也给监管带来了难题 。在城管建立之后 , 逐步开展城管领域行政处罚制度 , 摆地摊因“脏乱差” , 被认为有损现代化文明城市形象 , 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地摊经济火了,是时代的倒退还是前进?
请注意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措辞是:合理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 。为“地摊经济”松绑 , 不是走“回头路” , 让城市重回脏乱差的状态 。 重启地摊经济 , 规范室外经营 , 让经济活力和管理能力都在线 , 让老百姓买的安心、吃的放心 , 是对一座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考验 。成都市城管委3月发布新规 , “允许临时占道、允许店铺临时越门、允许商贩流动贩卖、允许商场占道促销” , “坚持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管”“能不处罚就不处罚” 。浙江、湖北、江苏、山东、河南等省份的多个城市也陆续出台指导意见 , 为摆地摊“松绑” 。上海支持特色小店开展“外摆摊”经营 , 实施“轻微免罚”制度 , 为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 , 差别在精细化水平 , 更让人从中看到更多暖心的胸怀和情怀 。5月31日下午 , 四川成都 , 安静了一天的街道“烟火”升腾:西瓜菠萝车厘子、凉面烧烤钵钵鸡、鲜花毛巾手贴膜……一位摆摊的市民感叹:“虽然生意不如从前 , 但心里踏实了 。 ”通过提高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 规范提升“地摊经济” , 通过这个支点 , 撬动社会经济的复苏 , 让老百姓的日子红红火火 , 这才是中国制度的本质——人民至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