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一鹿|豆瓣9.0《小森林》:诗和远方不是治愈生活的良药,你才是( 二 )



东一鹿|豆瓣9.0《小森林》:诗和远方不是治愈生活的良药,你才是
本文插图

我的童年是在安徽老家度过的 , 家里的人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他们天不亮就起床下地 , 太阳落山才回家 , 中午在太阳下暴晒、汗珠一颗颗往地下砸 , 说实话 , 他们的辛苦很多城市长大的人是无法想象的 。 工作性质不同 , 但相同的是辛苦没有例外 。 孤独和迷茫是人生常态
刚进入社会时 , 我们常常为工作迷茫 , 为未来的生活的担忧 , 在陌生的城市里摸爬滚打 ,干瘪的钱包、每年都涨的房租、没有休息的996、远离朋友和家人……
人到中年时 , 工作进入瓶颈 , 上有老、下有小 , 一刻也不敢懈怠 , 每天为养家糊口奔忙 , 常常忘记自己除了是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儿子/女儿 , 还是你自己 。

东一鹿|豆瓣9.0《小森林》:诗和远方不是治愈生活的良药,你才是
本文插图

市子无法适应城市生活 , 回到家乡 , 在一年四季中 , 她独自烹饪、进食、播种、砍柴 , 看似内心平静、生活的很好 , 但往往朋友或邻居的一句话就能让她清楚的认识到:她是逃回来 。 未来要怎么生活、自己的人生要如何度过 , 她是迷茫的 , 也是孤独的 , 如同对母亲丢下她一人不辞而别的抱怨 , 如同她不愿建温室 , 认为建了温室 , 就感觉自己已经决定一直待在小森生活了 。
在现在这个社会中 , 孤独和迷茫是人生常态 , 孤独之前是迷茫 , 孤独之后是成长 。 为什么总是厌倦当下 , 反而羡慕别人的生活?其实是“偏盲心理”在作祟
就像家长总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和自己的孩子作比较源于一种“偏盲心理”一样 , 我们羡慕他人的生活也是如此 。 “偏盲心理”简单来说 , 犹如带着有色眼镜 , 总是对身边的人和事选择性记忆和批判 , 对身边人的优点视而不见 , 对生活中的收获熟视无睹 。
这种“偏盲心理”导致我们看到的总是他人美好的一面 , 对标自己却一无是处 , 看到别人的生活羡慕嫉妒恨 , 回望自己一潭死水般的生活愈加烦躁 , 从而常常产生焦虑和挫败感 。

东一鹿|豆瓣9.0《小森林》:诗和远方不是治愈生活的良药,你才是
本文插图

适度的不甘心和不满足能促使我们开始改变、变得更好 , 但大多数人则在这种情绪下迷失了自我 , 选择了回避和逃离 。
生活注定不是平坦大道 , 不可能事事如你所愿 , 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情 , 不完美才是生命本质 , 如果一味地看低自己、厌倦自己 , 那么生命中出现的美好都会错过 。 与其羡慕别人 , 不如看到自己、成为自己、过自己向往的生活 。 比起逃离都市、寄情远方 , 不如从现在开始享受生命、欣赏自我 , 寻求属于你的“向往的生活”
寻求向往的生活 , 逃避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 治标不治本 , 关键在于审视内心的追求 。 那么从电影《小森林》中 , 我们能学到什么呢?认真做菜、好好吃饭、过好生活的每一天
市子的朋友佑太很佩服她一个人也能认真生活的态度 , 静静地处理每一样食材、认真地做每一顿饭 , 吃饭前虔诚地说:我开动了 , 她享受自己做的每一餐 , 钻研妈妈做过的美食 , 和朋友、邻居讨论种田的技巧……你看啊 , 就算内心迷茫无措 , 也不敷衍自己 , 敷衍生活 , 就像市子妈妈说的:“做菜能看出人心” 。

东一鹿|豆瓣9.0《小森林》:诗和远方不是治愈生活的良药,你才是
本文插图

很多人说身处低谷时 , 要好好吃饭、认真锻炼、规律生活 , 在我看来 , 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应该这样过 , 认真过好每一天 , 才不辜负生命的赐予 。 平视内心的欲望 , 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
佑太曾以上学为借口离开小森 , 并在城市中找到了工作 , 但因不喜欢都市中虚伪的人际关系和处事风格 , 他审视自己的内心 , 认为小森更适合自己 , 因此选择直面自己的人生 , 回到了小森 , 做一名农夫 。 市子之前是没有别的地方可去才回到家乡 , 后来她决定用一种积极的心态选择自己的去处 , 因此又离开了小森 , 五年后 , 她又重新归来 , 这次不是脱离 , 而是因为喜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