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侦探|去年净利润超4亿,泡泡玛特冲刺上市:你为它贡献了多少盲盒?


资本侦探原创
作者 | 周楷、王舷歌
从新三板摘牌不到一年后 , 6月1日儿童节当晚 , 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玛特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 作为国内潮玩的代表 , 泡泡玛特在招股书中表示自己是中国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 。
招股书中 , 泡泡玛特给出了亮眼的财务数据:
2017-2019年 , 泡泡玛特营收分别为1.58亿元、5.14亿元、16.83亿元;从增长率看 , 泡泡玛特在2018年和2019年的增长率分别达到225.4%、227.2%;
2017-2019年 , 泡泡玛特的净利润分别为156万元、9952万元、4.51亿元 , 也实现了高速增长 。
而从业务与产品的角度看:
泡泡玛特2019年自主开发产品贡献收入占比达82.1% , 剩下的是第三方产品 。 在自主开发产品里 , 自有IP占比37.2% , 独家IP占比35.4% , 非独家IP占比9.5% 。
在销售渠道上 , 主要有零售店、线上渠道、机器人商店、批发四种——2019年其零售店贡献最高占比43.9% , 线上渠道以32%位列第二 。 截至2019年底 , 其拥有114家直营零售店、825家机器人商店、及其他批发和线上渠道 。
另外 , 2017年、2018年及2019年 , 泡泡玛特分别拥有30万名、70万名、220万名注册会员 。 2019年 , 泡泡玛特注册会员的整体重复购率达58% 。
泡泡玛特将其盈利能力归结为搭建了一个IP开发与运营、艺术家发掘、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和潮玩文化推广构成的全产业链平台 。
其中 , IP是泡泡玛特的业务核心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 , 泡泡玛特运营85个IP , 包括12个自有IP、22个独家IP及51个非独家IP 。
根据招股书 , 泡泡玛特主要自有IP包括MOLLY、DIMOO、BOBO&COCO等 , 在2017年至2019年间 , 泡泡玛特基于自有IP的自主开发产品所得收益分别为人民币4100万元、2.16亿元及人民币6.27亿元 , 分别占公司自主开发产品所得总收益的89.3%、63.4%及45.3% 。
其中独家IP包括PUCKY、the Monsters等22个 , 非独家IP有米老鼠、Despicable Me、Hello Kitty等 。 同时 , 泡泡玛特预计将在2020年推出超过30个新IP 。
从2019年8月摘牌新三板 , 到如今赴港递交招股书 , 泡泡玛特意图讲述更大资本故事的决心已经落地 , 而在公开自己的成绩单后 , 泡泡玛特也将接受资本市场更为严苛的审视 。
泡泡玛特“发家史”
如今在潮玩领域占据龙头位置的泡泡玛特 , 起源于十年前北京欧美汇商场的一家门店 。
2010年 , 泡泡玛特的运营主体为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成立 , 同年 , 泡泡玛特在欧美汇商场开了第一家线下店 。 在发展初期 , 泡泡玛特参考了香港潮玩超市LOG-ON的模式 , 出售新奇、有趣的文创产品、玩具和杂货 。
资本侦探|去年净利润超4亿,泡泡玛特冲刺上市:你为它贡献了多少盲盒?
本文插图

泡泡玛特线下门店(图源网络)
在这一模式下 , 泡泡玛特的核心能力是选品 , 即如何从品种繁多的潮玩品中选中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 。 经历了初期启动的艰难之后 , 得益于对于潮玩的理解 , 泡泡玛特的生意逐渐稳定并有起色 , 2015年 , 泡泡玛特在王府井apm购物中心推出了全新LIFESTYLE概念旗舰店——而五年前 , 泡泡玛特还是一家过于弱小而曾经遭到许多商场拒绝的品牌 。
虽然泡泡玛特的潮玩超市逐渐步入正轨 , 但潮玩超市的模式存在显而易见的瓶颈:作为渠道的泡泡玛特实际上只是一个售卖管道 , 挣的是供应端和消费者间的差价 , 泡泡玛特自身没有形成品牌价值 , 由此 , 其渠道价值也存在被稀释的风险 。
苦恼之中 , 泡泡玛特创始人兼CEO王宁开始思考如何转型 。 转机出现于2015年年底 , 根据品途创投的报道 , 彼时 , 在盘点经营情况时 , 王宁和他的团队发现 , 一款名叫Sonny Angel 的日本IP玩具 , 销售额竟然持续快速增长 , 并且 , 由于Sonny Angel 的火爆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跟泡泡玛特有了互动 , 甚至在微博上直接@王宁 , 分享自己玩Sonny Angel的感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