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APP|马斯克和他的SpaceX创航天历史,而非偶然,绝非偶然


钛媒体APP|马斯克和他的SpaceX创航天历史,而非偶然,绝非偶然
本文插图

文丨陈根
北京时间 5 月 31 日 03:23 分 , SpaceX 公司首次成功发射载人龙飞船 , 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家将人类送入太空轨道的私营企业 。 在约 19 个小时后的 22 点 30 分 , 载人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 , 国际空间站终于迎来了新的访客——史上第一艘商业载人飞船 。
一天功夫 , 两次创造航天历史 , 这就是马斯克和他的 SpaceX 。
目前 , 载人龙飞船已经获得了来自国际空间站的电力供应 , 两名宇航员鲍勃·本肯 (Bob Behnken) 和道格·赫尔利 (Doug Hurley)将对飞船的对接状况进行检查 , 且于北京时间 6 月1 日 00:30 分打开舱门 , 与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成功会和 。
按照计划 , 飞船将在空间站停留约 110 天 。 在那之后 , 两名宇航员会乘坐龙飞船返回地球 。 之后 , 此次任务才能算是最终完成 。 但目前看 , 此次任务中风险较大的部分已经圆满完成 , 目前形势非常乐观 。
【钛媒体APP|马斯克和他的SpaceX创航天历史,而非偶然,绝非偶然】马斯克的成功举世共睹 , 此举也被誉为“最成功的吹牛姿态” 。 甚至在5月28日和5月31日两次发射中 , 美国总统特朗普、副总统彭斯都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现场观看 。 马斯克突破想象的背后也让我们好奇 , 马斯克为什么成功?
一、SpaceX自下而上的商业成功
航天飞机 , 是人类迈向太空 , 开启探索的一大壮举 。 自1972年以来 , 美国就投入巨资 , 进行相关开发研究 。 先后生产出6架航天飞机 , 从“企业”号一直到“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与“奋进”号 。
其中 , “企业”号为测试机 , 从未载人 , 也未发射升空 。 而“挑战者”号与“哥伦比亚”号 , 均失事发生爆炸 , 酿成悲剧 , 两起事故相隔17年时间 。
1986年1月28日 , “挑战者”号在执行第10次太空任务时部件失效 , 升空仅1分多钟即爆炸解体 。 2003年2月1日 ,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得克萨斯州北部上空解体坠毁 , 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 两起事故 , 共夺去14名宇航员的生命 。
钛媒体APP|马斯克和他的SpaceX创航天历史,而非偶然,绝非偶然
本文插图

1985年服役的“亚特兰蒂斯”号 , 在航天数超过32次 , 总航程达约1.94亿公里 。 2011年7月21日 , “亚特兰蒂斯”号在肯尼迪中心着陆并退役 。 此后 , 作为头号航天大国的美国就失去了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能力 。 在这八年多的时间里 , 美国只能购买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船票 , 借助这个“老对手”的航天力量把自家宇航员送入太空 , 借此维持国际空间站的正常运行 。
对美国航天而言 , 靠俄罗斯人载人到空间站一是有求于人 , 另一个重要原因还是价格太贵 。 2007年时 , 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的座位单价只要2000万美元出头 , 而到了2018年这个价格已经涨到了8100万美元左右 。
于是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盯上了商业公司 。 2014年9月 , NASA正式发布了商业乘员运输能力(CCtCap)的合同 , 波音公司和SpaceX公司最终获得了与NASA合作的机会 , 分别赢得42亿美元和26亿美元的商业合同 。 他们将各自研制一种新型商业载人飞船 , 并选用符合载人航天要求的运载火箭 , 重建美国的载人航天发射能力 。
问题就在于 , 为什么商业航空航天公司能率先突破技术的局限 , 走在美国载人航天的前端?
政府机构主导的科研项目 , 最大的问题是不可持续 。 上面一商量 , 把经费断掉 , 整个项目就垮了 。 而且因为项目没有通过商业化的长期迭代发展 , 很多零部件成本高 , 没有深度优化 , 内在脆弱 , 不可持续 。 虽然载人航天技术看似是一个庞然大物 , 但其实短期内是可以出一些成果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