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战“疫”说理】中国经济正在孕育哪些新机遇( 二 )
三是加强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向农村地区渗透 , 助力农村脱贫 , 增加农民收入 , 激活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增长和潜力 。 可支配收入增加是促进消费增长最为直接的推动力 , 长期来看促进消费持续增长 , 关键在于持续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水平 。 高收入群体本身就有很强的消费欲望、增长空间和潜力有限 。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 , 阿里巴巴已经在全国29个省700余县建立了超过30000个农村淘宝网点、组建6万名村小二为主体的乡村基层服务体系 。 农村电商平台乡村卖家超过百万 。 蚂蚁金服携手中国扶贫基金会旗下的小贷机构中和农信推进精准扶贫 , 计划覆盖300个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 , 为近千万小微商户提供支付服务 。 加快农村地区数字经济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 借助互联网和电商平台对于农村脱贫 , 增加农民就业 , 实现乡村振兴 , 激活农村消费潜力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
新基建投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当前 , 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实体经济(数字经济)被公认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 。 疫情暴发以来 , 更凸显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作用和发展潜力 , 当前 , 疫情在全球进入快速蔓延的阶段 , 扩大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仅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总体形式 , 长期来看更有助于降低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 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
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新技术发展会产生显著的正外部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 , 降低经济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 。 疫情期间 , 正是依赖于过去10多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积累的雄厚技术基础 , 大数据中心支撑了数亿人能够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 有效应对疫情对社会造成的巨大损失 。 这次疫情期间 , 云计算显示了云化的数据中心的强大基础设施功能 。 在国家数字化战略下 , 受疫情的影响 ,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将会持续加快 。 工业互联网被列为新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内容 , 随着5G等新技术的全面推广和逐步普及 , 将对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 , 在云计算、大数据、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的互相叠加、互为基础的迅猛发展势头下 , 为扩展产业发展空间 , 降低企业生产的不确定性 , 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
新基础设施规模的扩张将会显著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 促进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 。 互联网大幅缩短了供应链链路 , 省下大量成本 。 这几年饱受外贸式微、人工成本上升煎熬的沿海中小工厂 , 正是制造这些产品的最佳选择 , 这种短平快的定制生产及销售 , 也让他们节省了大量的库存成本和资金成本 。 通过打通零售端和生产端数据 , 数据化工厂把整个生产流程细化成若干个节点 , 并对各个节点实施监控 , 订单全过程由跟单员监控预警 。 通过互联网和数据的赋能 , 促进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进行升级 。 以前 , 不同类型的企业都需要自建数据中心 ,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 , 企业可以直接购买计算资源 , 无需再购买服务器自建机房:云计算把计算资源的供需变成了高效的网络模式 , 这种模式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应 , 给产业链的改造和升级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 。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具备智能语音交互、图像/视频识别、交通预测、情感分析等技能 。 开始在城市治理、交通调度、工业制造、健康医疗、家庭娱乐、在线教育等领域成为人类的强大助手 。 特别是人工智能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 , 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已经在流程制造的数据化控制、生产线的升级换代、工艺改良、设备故障预测等方面开展工作 。
【消费|【战“疫”说理】中国经济正在孕育哪些新机遇】新基础设施建设属低碳经济 , 将有效推动经济转型的步伐 。 这次疫情期间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卫星云图对我国2020年和2019年1—2月同期的排放物进行了对比 , 结果发现二氧化氮的水平出现了急剧的下跌 , 空气污染得到了惊人的改善 。 这也进一步凸显了目前加快经济转型 , 尽快淘汰低端落后高污染产业的紧迫性 。 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的快速发展 , 有效地支撑了在线办公 , 不仅提高了办公效率 , 更会大幅度的降低出行频次 , 对于缓解交通拥堵 , 降低污染物排放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 事实上 ,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蔓延 , 特殊时期大大加速了技术普及应用的进程 。 经过这次事件 , 各行业、各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 , 做出数字化转型的改变才能够有足够的应变能力 。 从全球来看 , 中国在远程办公方面的进展远不及美国 。 截至2017年 , 美国有3000万人在家中远程办公 , 占美国工作人口的16%—19% 。 截至2018年 , 我国远程办公人数估计约490万 , 渗透率低 , 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 新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新技术、新能源 , 不仅会对污染监控、防治、减排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 , 也会通过加快对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 , 引导智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产生显著的推动力 。
优化营商环境将迎更多红利
近年来 ,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环境标准和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升 , 中国一些具有传统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开始逐步外移 , 特别是2018年以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压力不断加大 , 制造业的外移压力似乎愈发强烈 。 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对全球产业链的完整性造成了更大的冲击 , 未来更多的产业链将从中国转向其他国家 。 同时 , 逆全球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 应当看到 , 产业链的转移和形成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客观规律长期作用的结果 , 无论从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工人队伍素质以及市场规模等诸多综合因素来考虑 , 其他国家很难在短期内对中国成体系的庞大产业链形成显著的替代效应 , 大规模将整个产业链移出中国市场并不是一种现实和理性的选择 , 当前产业链转移更多情况是因为中国要素禀赋的自身变化导致的自然结果 。 不仅如此 , 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应对再一次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在应对危机方面的突出优势和能力 , 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 特别是从应对疫情的政策选择来看 , 我国采取的政策也更为稳健和有针对性 , 相比而言中国以外市场的不确定性陡增 。
推荐阅读
- 广东:把广深培育建设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 南非|南非官员:中国经济复苏为世界经济带来希望
- 成都重庆外围城市消费水平是什么标准?
- 红星新闻 官宣!成都TOD“十大消费场景”首次曝光,有哪些惊喜值得期待?
- 四川新闻网南充频道|烟火顺庆强力促销 一消费者被万元现金大奖砸中
- 强烈谴责“支付宝”诱导消费与强制消费行为!
- 强烈谴责“支付宝”诱导消费与强制消费!!!
- 科技快报网|消费主义盛行,为何后浪却开始热衷抠门文化?
- 第四消费时代来了,城市凭什么吸引人?
- 消费券|仅用73秒!延吉第二期3万个消费券包一抢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