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活了一半发现自己活错了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将大局落实到细节。题主当初对于自己想要过的生活至少是有个朦胧的感知和期待的,有个大概的所谓“对”的方向,不然也不会有现在所谓的“错”。问题可能在于这个“对”是模糊的,没有具化为具体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比如人生某个阶段的规划,大学读什么专业,要不要读研,要找什么样的工作,需要多少银子,等等,这些跨度达到几年的目标是会随着人的阅历增长而变化的,因此如果有变动、不能完全达到,倒也没什么。但短期的、明确的计划一定是要有的,并且要贯彻实行。比如,如果题主想尝试特稿或者教学(这些算长期目标),那么何妨花一个学期的时间(这算短期计划)去尝试其中某一种呢?其中的各种途径、各种资源想必题主自己也比较清楚了。关键在于这一段时间内注意力的focus要放在这件事上,课余业余的时间投入到这个短期计划中,并且放弃掉其他的东西,至少要在这一段时间内放弃。你的长期目标可以不太确定,但至少是接近你想要过的生活的,再通过一个个短期计划的检验,去衡量自己是否能take自己想做的那份事业。虽然说是短期计划,但相对于人大脑的注意力机制,这种几个月、一学期的focus仍算得上是“大局”,你每天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应该算得上“细节”了。如果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蓦然回首发现自己活错了,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失了大局?而大局是由平时的一点一滴构成的,失了大局,意味着平时每一天你的每个小的决策,没有为你的大局服务。而人的注意力又是很容易转移的,要掌控每天的小的决策,需要自己的意志力和专注力(而这也会加强你的学习工作的强度),时时将自己小决策矫正到为大局服务的方向上。(题主是有非常厉害的考研经历的,不过考研时坐下来潜心学习的“专注”和我这里所说的“专注”貌似概念有所不同。)小决策的抉择要快,切忌优柔寡断。有时只有先经过一定时间的试验,才知道效果如何。其实我所说的长期的具化了的目标也未必就是题主所说的当初想要过的生活。题主所表达的也许指的是人生的理想的终极状态。但从客观上看,这种理想的终极状态,本身就是不确定、无法准确刻画的。类似于高中所学的电子轨道和电子云学说。前者认为电子在任何一刻的运动状态都是可以被预知的,但正确的电子云学说认为你只能预测某时刻电子出现在某处的概率(乱比喻啦hhhhh)。你可以不断接近甚至无限接近这种不确定的理想状态,但必须通过一步步小的、确定的具体计划去接近它。阅历真的很浅薄,一点愚见,献丑啦。手机排版,见谅~
■网友的回复
你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