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报|记忆被证明“靠不住”,自传和回忆录又当如何存世? | 此刻夜读( 二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卢梭《忏悔录》
卢梭一如既往地很有先见之明 。 如他所承认的 , 也如一个世纪里心理学研究所证明的 , 人类的记忆远远不能被当成值得彻底信任的机制 。 传统认知把记忆当成检索系统 , 就像能回放的录像带 , 或是能调取记录的电脑 。 在这种模式下 , 记忆的能力受限于大脑的容量:当某条信息被更新的或更紧迫的信息挤出去之后 , 它就会被遗忘 。 只有在患有精神疾病等特殊情况下 , 才会出现扭曲或虚假的记忆 。
弗洛伊德提出了许多具有革命性的深刻见解 , 其中最为经久不衰的观点就是记忆是反复无常的 。 他探讨了我们是如何被波动的情绪捉弄的 , 以及我们的精神防御系统是如何(在他所谓的压抑中)除去痛苦经历的 。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持续的研究 , 后来的心理学家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 他们发现记忆本来就不可信赖:记忆不仅会因缺漏而变质 , 还不可避免地会被曲解和捏造 。 记忆本身就是个有创造力的作家 , 它将“真实”的记忆、对世界的认知、从各处收集来的线索以及对过往记忆的回忆拼凑在一起 , 看似有凭有据地想象可能发生的事情 , 然后妙笔一挥 , 把内心的设想粉饰成了真实的场景 。 正如心理学家F.C.巴特莱特1932年在开创性的著作《记忆》中所说:“记忆显然更接近重建 , 而非单纯的复制 。 ”
而且 , 重建的过程受制于各种因素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损失的部分越来越多 。
本文插图
心理学家C.R.巴克莱在总结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后认为 , 大多数自传中的记忆是“为了维护自身和过往的完整性而进行的重建” , 在很大程度上“是真实但不准确的……人们通过这些看似可信的重建来传达生活的意义” 。 另一位围绕记忆进行了实验并有大量著述的心理学家乌利齐·奈瑟尔是这样说的:“我们可能记得一整件事 , 也许印象清晰得足以推断出一些更具体的特征 , 但我们不记得那些特征本身 。 这就是记忆容易被不经意地曲解的原因 , 也是虚假的东西也常常看似‘正确’的原因 。 我们永远无法充分地评判‘历史真相’ , 因为真正发生过的事情太过丰富 , 任何人的记忆都无法完全保存 。 但以一种相对准确的方式记住一些总体特征 , 就相对容易 。 这样的回忆有一定程度的可信性 , 尽管其中一些细节并不准确 。 ”
记忆就像瑞士奶酪般漏洞百出 , 人们却对其准确性自信满满 , 这样的矛盾似乎是人类共有的特征 。 显然 , 大多数自传作者(卢梭的谦逊是个例外)反映了这一点 , 他们甚至不会承认自己的记录并非百分之百准确 , 哪怕其中包括对半个世纪前对话的逐字复述 。 实际上 , 记忆与叙述之间本来就存在一种无法解决的冲突 , 叙述讲究细节 , 而记忆在细节上着实不尽如人意 。 让我们再以一项心理学研究为例 。 奈瑟尔在实验中问一群大学生:“你们去年夏天做了什么?”他们在描述具体事件时比概括总体情况时能力差了不止一点半点 。 不仅如此 , 在被要求叙述具体细节时 , 他们“似乎感到了困扰” 。 奈瑟尔写道:“记忆不会特意关注独立事件 , 而记住持续状况或典型模式则很自然 。 为什么不呢?反正长远看来 , 后者重要得多 。 ”
本文插图
《父与子》
然而 , 自1907年埃德蒙·戈斯的《父与子》出版以来 , 大量非政治家、非世界名流的回忆录喷涌而出 。 这些作品主要是由“独立事件”而非“持续状况或典型模式”组成的 。 (政治家和名流的回忆录另当别论 。 )而且 , 这些独立事件并不只是作为插曲存在 , 它们出现在一页又一页无穷尽的对话中 。 这是可以理解的 , 因为对话比大段阐释更易读 , 更有力 。 然而 , 确切的词语比具体事件更难记住 。 我不能准确地复述我妻子今天早上吃早餐时对我说的话 , 半个世纪前我的一年级老师说过什么就更不用谈了 。 罗伯特·德·罗克布吕纳是少见的认识到这种局限性的回忆录作者 , 他在《我童年的遗嘱》(1958)中写道 , 他只能在脑海中准确地重现童年时听过的几个单词 , 比如他母亲曾坚决地说:“是明天!”(然而 , 他不记得这个“是明天”说的是什么事了 。 )可以说陡然间 , 科学依据、法庭证词和《纽约客》所要求的那种完全的准确性 , 在自传中不复存在了 。
推荐阅读
- 紫陌闲云|有你的岁月,是我最美的时光;关于你的记忆,是我最深的怀念
- 格调Sam总|多年以后,重新找回一份熟悉的佛山记忆
- 山东财经大学报|我和我的第二个故乡——济南
- 独家没有记忆啊|芒种养生要点,饮食清淡戒骄戒躁
- 悟世间百态|阿拉宁波是梁祝的发源地吗?来看看宁波地名的记忆和风俗物情吧
- 舒筱米的伴读小屋|走过千山万水的文坛“吃播达人”,记忆最深的还是家乡的味道
- 北京阅读季|书香机关 | 探索文明记忆的美学密码——纹样
- 吃喝玩乐沈阳城|辽宁白塔河公园——历史的记忆
- 陈嘉欣|儿时的记忆,那些回不去的童年,你还记得多少?
- 南京|世锦赛|记忆中的那些年、那些城:南京城,活力金陵的文艺与市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