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人生该为啥而努力咋办

【不知道人生该为啥而努力咋办】 谢朋友邀请,我想说,有这样的迷茫,可能是你的幸运,因为你获得了很多人一辈子未必会去做的事情,那就是审视人生本身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从一个人出生开始,其实他已经开始为自己设置了某些需求,比如看似不懂事的婴儿,在感觉疼痛时,仍然想要摆脱疼痛,也就是哪怕是婴儿也想要平静,想要快乐和满足,想要自由的不再被任何痛苦所打扰啊。然而,人是否可以做到这点呢?很多人一看到这里,就会说,人怎么可能做到这点?及时行乐罢了,痛苦早晚还是要来的。而他们为了及时行乐,去学习,去取得好成绩,找到所谓的好工作或有自己的事业,然后,希望挣很多钱,希望有很多权力,并希望通过这些来获得更多的快乐,也就是达到及时行乐,然而,这些快乐早晚会消逝,而此时这些人会感到空虚,因而想要更多这样的快乐,无休无止,直到死亡。又或者这些快乐消逝是因为各种他们不想要的痛苦袭来,于是他们不得不想各种办法去摆脱它们,而此时之前享受各种快乐貌似从未经历过一样,顶多是回忆一下往日美好做一下慰藉。面对着种种无奈,种种心不甘情不愿,他们却一遍遍对自己说:人生不就这样吗?只能如此啊。
然而人生真的只能如此吗?还是他们被自己各种先入为主所欺骗,才会认为人生真的只能如此而已? 另有一些人不会被这些各种先入为主困住,而是去观察一切和思考一切,去审视这些自己从所谓长辈或朋友接收到的各种理论真的靠的住吗?真的是直指人生和世界的本来面目吗? 他们或许也曾经想要通过各种外在方式去获得快乐,去摆脱痛苦,然而,他们会发现这些说到底就是靠不住啊,无论是家庭美满,无论是权力,无论是金钱,无论是姿色。种种这些谁能保证一直都在呢?既然这些早晚都靠不住,难道还要把这些作为抵抗痛苦和获得快乐的唯一方法吗?这不是太蠢了?于是,他们另辟蹊径,有没有不通过任何外在方式直接获得快乐和打破痛苦的方法呢?于是,他们开始直面痛苦,去审视思考痛苦到底意味着什么,审视和思考后,他们发现,原来痛苦是内心对在经历的事情的排斥啊,也就是如果内心半点不排斥所经历的事情,所经历的事情本身就不会算痛苦了啊。然后,他们继续审视和思考这些内心排斥的产生,是不是有某种共性呢?然后他们发现,原来所有的内心排斥是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我们感到所经历的事情对自己产生了威胁,也就是我们因为自保才会去排斥的啊。比如说婴儿他觉得痛苦是因为他感觉到身体受到了威胁,所以内心产生了排斥。而婴儿哪怕此时没有所谓的各种身份,地位或其他的什么看重的东西,他都会这样去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外界的威胁。也就是哪怕我们回归成了所谓的婴儿状态,我们依然会痛苦,而不是打破了所有内心的排斥啊。那是不是说,我们真的只能绝望了呢?
也就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打破所有的内心排斥,而让经历的一切对我们都不再是痛苦呢?是否需要绝望,这些人进一步的开始分析,婴儿为什么要内心排斥呢?稍微有点文化或知识的人会说:这不明摆着吗?如果他连这些痛苦都不排斥,不就意味着他的身体会被任意伤害额而没明显反应吗?而这样,他不就很快就死了吗?于是,观察和分析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面对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 被某种先入为主世界观左右的人,会在此刻,立即说,死亡意味着自己消失了啊,意味着,自己感觉不到任何东西了啊!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一劳永逸的摆脱痛苦似乎只有死亡一条路了,而这条路显然是消极的,因为大部分人并不愿没经历就死去,包括婴儿的这种自保机制,也是等于在说婴儿想要活下去,换句话,连婴儿都不想死的啊。然而,死亡真的意味着自我消失,感知消失吗?
只要我们继续认真观察和思考就发现,死亡并不是感知的终结,死亡只是人再次习惯性进行某种体验(因为习惯而不自觉的去感知到某种世界)的中转站,或人自由选择或不选择来生要去感知怎样的世界的中转站。而为什么死亡只是中转站,而不是感知的终结呢?
因为任何具体的时空,都必然是感知者感知的内容。所谓没有感知的具体世界,只是感知者的逻辑矛盾的思想假设而已。因为没有感知者,那么世界就只是抽象物而已。
不然,你倒是说说,那个时候的世界的样子是以谁的感知内容来描述呢?是以人类的,是以蛇的,是以马的?是以蝴蝶的?鸟的?还是以某个外星人的?要知道不同的生命感知到的世界可是不同的哦。不同的生命的时空感也是不同的哦。你觉得乌龟是会觉得自己活得年纪很长吗?还是细菌会觉得自己活得很短?那都是把人的寿命作为参照物的,没有参照物,何来长短?所以,不同的生命视角,时空感会一样吗?具体的时间长短,具体的世界样子,都是在具体形式的感知系统下才能成立,不然根本就不成立,剩下的只有一个抽象体而已,也就是一个具体了,其他的才能具体,不然都只是抽象的存在罢了。
而我刚才说了,所谓的时空环境本身是无法让自身特定具体化的,所以,具体化的时空环境和具体化的感知系统总是联系在一起,如果其中一个完全消失了,那么剩下的就只能是个什么都无法具体描述的抽象物,也就再也无法再次具体化了,这也就意味着,所谓的时空环境根本无法独立产生任何感知系统。因为一个抽象物怎么产生具体化的东西?所以时空的特定具体化,永远和感知系统的特定具体化一起出现,而不是先有一个具体时空,再有所谓的具体感知系统,这是根本不成立的事情。而感知系统既然一直不会消失,那么感知又怎么可能会消失。而且,感知本身就已经很抽象了,一个抽象物怎么谈出现或消失,能出现或消失的不都是具体的东西吗?因此,感知系统只是把感知给具体化了,而不是产生了感知。而刚才说了,感知系统不会一直消失,所以感知的具体化,也就总会以各种方式持续下去。而这个方式简单说是分为两个模式:轮回模式和解脱模式。
轮回模式就是习惯性思维导致的习惯性行为,也就是因为思维模式一直在这个习惯中出不去,所以行为也就呈现一种习惯模式,难以出去,而是在不断重复,这就是轮回。这个习惯性思维是什么呢,那就是总是站在自己使用的那个身体的角度去看问题,为它的延续而服务(比如说婴儿时期就开始这样做了,这个所谓的思维模式已经成了生命内心深处的思维冲动,或说条件反射),而不是回到真正不变的感知角度,也就是那个不变的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一切。也因为这种执意要延续身体的思维方式,把很多不利于该目标实现的境遇看成是痛苦,于是因为这种延续,只能在苦乐中各种反复。而当人的思维模式回到这个真正不变的感知角度去看待一切时,那么轮回就不再出现了,也就是人将发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快乐。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既然已经说了是生命内心深处一种思维冲动模式,真的能克服吗?这里就需要我们去自身体会感觉下一切现象的不稳定性,和神经波动与这些感知现象的内在波动联系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认知到的一切,说到底是在需要神经波动来处理反馈,而神经波动显然是一缕缕的,而不是一个没有任何间隙的所谓直线,那么只要我们能捕捉到神经波动的间隙,那么就可以不再被神经波动被迫影响,而这样也就有机会打破这种思维冲动模式了。具体方法可以是:
请去细细体会你认知到的各种事物的变化,和你的感觉器官,和此时的思维波动(或说神经波动)直接的内部联系。比如在你看到这堆文字时,是否去体会过这堆文字其实在随着你的视神经的波动,在微妙的各种变化呢?这种波动,也是思维波动,是深层次的,如果能将这种微妙变化体会的越来越清楚,那么就会越来越能接近那个每一缕神经波动的间隙,也就可以从间隙里窥见到那个神经波动未产生时当下本身。而要做到这点需要讲自己的注意力足够集中,也就是不受那些浅层思维的影响,让浅层思维暂时平息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做到,这就是所谓的入定。而体会这种变化,就是修习观照。这里说的只是视觉,还有其他四种感觉,都是属于同样的,气味的微妙变化,触感的微妙变化,味道的微妙变化,声音的微妙变化,细细的集中注意力体会,就会明白所谓认知到那个事物,毕竟那个事物的呈现都是和你的各种神经波动相连的,所以当然从来都不稳定,只是自己没有去细细体会,误以为那是稳定不变的。而说到这些事物,如果体会的对象是所谓的身体和样貌呢?比如,通过触感体会身体的各种触感,包括皮肤的各种变化,包括内脏器官的各种变化,体会的更细,甚至可以体会到血液的流动,呼吸的变化,比如怎样从身外进入的身体内,又是在怎样在身体中游走,出了体外的。再比如,他人的样貌,犹如这堆文字那样是怎样在微妙变化的,体会的越来越清楚,自己和他人就会越来越有波动感,变的像像素那样,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散各种变化的信息,就会越来越明白什么叫如梦如幻,如露如电。这也就是看山不是山,因为眼前的山已经是分散波动着的一堆信息,自然不再是自己没有注意前的所谓一座整体的山。也就是红尘的确可以看“破”,而且这里的看就是看这种感觉,而不是什么形容某种思想境界而已。而此时此刻,你还会觉得自己的身体是需要保护的吗?毕竟这个身体无时无刻都在这样随着一缕缕思维波动而变化啊,是离散的,需要保护什么呢?你就会发现一切不过是感知到的各种信息,并没有任何坚定的实体在那。唯一坚定的恰恰是感知本身。于是,你就打破了任何内心排斥,这些本身都是可行的。就看你愿不愿意做了。如果对它为什么可行或感知为什么永恒,还有什么困惑,欢迎留言。
一个人只有做到了这一步,才是真正的生而无憾,真正的不庸俗,因为这是他婴儿时期就想要做到的,也就是内心深处从来都想要做到的:摆脱一切痛苦,获得永恒的平和与快乐。到那时,他便可以自由的做或不做任何事情了。而此时,他往往会愿意分享这个方法和理论给自己身边的人,并因此而更积极和善的与周围人相处,从而让自己有机会能和更多人分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