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原著粉”为什么不喜欢影视改编?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原著粉”为什么不喜欢影视改编?
本文插图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我们快要被不断包抄而来的影视改编给宠坏了 。
比如很多书 , 一旦看过了影视改编 , 就当做自己看过这本书了;比如金庸剧里的原创剧情已经严重影响了你对于原著的记忆 。
比如先看完剧或者电影 , 再掉头回去看文字的时候 , 角色是带脸的 , 对话是有声的 , 情节是脑内不断播放画面的;比如和朋友聊起某部作品 , 对此不了解的人一定第一个想起演员的脸:“就是XXX演过的那个吗?”
尽管现在众多的IP改编剧都被扣上了“不够还原”的帽子 , “原著粉”对改编时“魔改”的控诉也从未停歇 , 但你不得不承认 , 一旦某部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获得成功 , 那么一切就都回不去了 。
随着IP开发链条的不断成熟 , 我们的记忆也在不断地发生着迭代 , 从书本赋予角色的一个轻飘飘的名字和几行描述 , 到被图像覆盖 , 被动画覆盖 , 被活生生的演员面孔覆盖 , 最后脑海中的形象永久停留在这里 , 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
生在一个影视化的年代 , 必然是幸运的 , 因为我们有机会看到古代文明的重现、矮人与精灵的战斗、赛博世界的光影 。
但同时 , 我们的想象力又是如此脆弱 , 以至于基于文字的个人幻想可以轻易被洗牌 , 最后 , 真的很难留下什么属于自己的东西 。
集体回忆也许是美好的 , 但是被影像统一驯化后的“集体想象”与“集体理解”则成为了美好背后潜藏着的危机 。
1.
被限制的想象
基于文字的想象可以说是想象力的起点 , 几乎每个人都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构建起过属于自己的幻想世界 , 而我们的想象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偷懒的?也许是从接受的内容越来越具象开始 。
说起小美人鱼 , 你是不是会下意识地想起那个红头发绿尾巴的迪士尼动画形象?但是原著里其实除了“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之外就没有再多的外貌描写了 , 所以为什么你想到的不是一个金黄色头发蓝色尾巴的小美人鱼呢?
此外 , 如果想象“小美人鱼跟海里的鱼嬉戏” , 是不是脑海中可以马上出现画面?如果要想象的是“小美人鱼化作了大海的泡沫”呢?由于这一幕并没有出现在动画里 , 是不是想象起原创画面来 , 明显就要更困难一些了?
说起超人 , 你想到的是什么?大概率是现任超人演员亨利·卡维尔的脸——也许你并没有看过他主演的任何一部超人影片 , 但他的剧照海报就是优先于超人漫画形象以及那个经典的S标志出现在了你的脑海里 , 为什么?
再比如 , 郝思嘉应该长什么样?毫无疑问 , 应该长费雯丽那样 。 郝思嘉可以长成其他样子吗?你不知道 , 因为费雯丽的剧照甚至被印在了《飘》这本书的封皮上 。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里面写到 , 印刷文字是维系一个民族“想象的共同体”的重要媒介 , “这些被印刷品所联结的’读者同胞们’ , 在其世俗的、特殊的和’可见之不可见’当中 , 形成了民族的想象的共同体的胚胎” 。
但自从电影、动画和电视剧诞生以来 , 毫无疑问 , 如今它们已经在建构“想象的共同体”上起到了更加肉眼可见的作用:它们直接抹平了人们的想象 , 把幻想中的一切整合成了一个真实的、固定的形象 。
本文插图
相比于文字中所提供的形象与情节还需要读者发动想象力去对其进行激活 , 影像内容给观众带来的则是直接的视觉冲击——甚至可以说是明明白白的事实 。 如果说动画还需要观众自己完成二三次元的思维转换 , 那么电影和电视剧里的画面则无需什么消化时间 , 就能直接与记忆接轨 。
推荐阅读
- 健康大视野|为什么睡觉时身体会突然抖一下?多年的疑问总算清楚了
- 幽默感电影|交警为什么喜欢缴电动车摩托车,原来问题在这
- 途虎养车|爆一条胎,为什么要我换两条?
- 说爱|为什么你从来没被追求过?不是因为颜值,而是你不懂这一点
- |缺钙为什么会导致腰酸背痛腿抽筋,因为肌肉运动就靠它,缺了就抽
- 健身增肌减脂|健身,为什么要多做深蹲?促进腿部发展,抑制脂肪的堆积
- 妮妮|jennie颜值全球第二,为什么拍照从来不笑?网友:初恋的感觉
- windy天意晚晴|《知否》:为什么明兰要装柔弱?不是为了自保,而是她懂得这一点
- 大众|为什么汽车之家会被经销商集体封杀
- 全球健身号|为什么你总是瘦不下来?8条减肥真理,学会你就瘦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