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国外技术“卡脖子”,国产OLED材料厂商奥来德能否突破重围?



亿欧|国外技术“卡脖子”,国产OLED材料厂商奥来德能否突破重围?
本文插图

撰文丨黄兆琦
编辑丨马诗晴
当下 , 智能手机屏向着更轻薄、更清晰的方向不断更新 , OLED显示屏正成为新潮流 。 三星双旗舰S/Note系列、iPhone X、小米10、华为P40等品牌型号的智能手机都使用了OLED显示屏 。 2019年 , 在国产OLED手机出货数量上 , 小米增幅达到120% , 华为更是飙升287% 。 为何OLED屏会成为新一代智能手机的首选项?
OLED面板由一颗颗微小单元组成 , 犹如成千上万个“小灯泡” , 通电即可自发光 。 由于不需要背光源 , OLED显示面板可以做到很轻薄 , 并且亮度高、能耗低 。 此外 , 它还可以弯曲 , 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和曲屏电视 。
随着中国市场对OLED显示屏的需求扩大 , 一些比较成熟的显示面板制造商如京东方、和辉光电以及维信诺已经出现 。 然而 , 由于起步较晚 , OLED面板上游材料的研发和生产 , 仍然是国内企业的“软肋” 。 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企业垄断了上游材料和设备制造 , 中国OLED屏生产厂商被“卡脖子”的状况由来已久 。
有机发光材料和蒸发源 , 是生产OLED面板的上游必备产品 , 奥来德在这两项主营业务上均已实现了自主研发 。 面对产业链上游的高技术壁垒 , 奥来德如何切入?在国外企业的垄断格局下 , 奥来德能否代表国产OLED材料厂商突破重围?
中国OLED行业“大而不强”
市场调研机构Omdia公布的数据显示 , 2019年中国中小尺寸OLED面板出货量达到1.05亿片 , 较2018年的3200万片提高了228%;其全球市场份额已超过28% , 而这一数字在2017年几乎为零 。 三年间中国的OLED显示屏产量飞跃式增长 , 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 。

亿欧|国外技术“卡脖子”,国产OLED材料厂商奥来德能否突破重围?
本文插图

OLED面板出货量的高速增长来自其市场应用的普及化 。
目前全球排名前三的笔记本电脑企业、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机企业、80%的电视机企业和90%的智能手表企业 , 均已推出配有OLED屏幕的终端产品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 从生产上看 , 2018年中国手机、计算机和电视产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90%、90%和70%以上 , 均稳居全球首位;从消费上看 , 智能手机、台式计算机、电视出货量分别占全球27.8%、20%、20%;从出口看 , 主要消费电子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外贸出口总额近12% 。
中国大陆AMOLED显示面板的产能随着终端产品的普及不断扩大 , 营收增速自2017年以来呈倍数式增长 , 收入金额到2023年预计达到2017年的80倍以上 。
除智能手机与电视以外 , OLED显示屏也是智慧驾驶、智能家居、移动穿戴、远程医疗等领域产品显示面板的首选 。 5G应用普及后 , 物联网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 高清、逼真的视频传播方式将进一步带动OLED显示屏的市场需求 。
然而 , 中国OLED面板企业的上游材料生产却被国外企业主导 , 高技术壁垒成为了中国OLED材料自主生产的“拦路虎” 。

亿欧|国外技术“卡脖子”,国产OLED材料厂商奥来德能否突破重围?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奥来德招股说明书)
有机发光材料和蒸发源是OLED产业链上游的关键环节 。 奥来德在这两项产品上均已实现了自主研发生产 , 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代表性企业 。 从市场份额来看 , 奥来德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35% , 为全国第一 , 在国际市场上却仅有1.5% 。 中国OLED行业现状是“大而不强” 。
目前 , 国际知名的有机发光材料公司包括德国默克、美国陶氏、日本出光等;在蒸镀设备方面 , 仅日本佳能Tokki一家公司市占率就达到了90% 。 全球OLED设备企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典型的寡头垄断 , 排名靠前的设备企业总市场占有率超过85% 。 中国企业相对而言规模较小、核心技术亟待突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