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伍姓湖

为逐步恢复伍姓湖生态功能 , 永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 自2007年就确定将伍姓湖生态治理工程作为全市重点工程之一 , 永济市人民政府于2010年9月批准成立了伍姓湖湿地保护开发领导组 。 近年来 , 城市建设者励精图治 , 不断加大对湿地的科研科普、保护开发等工作 。 而今 , 伍姓湖湿地公园已是百姓口中津津乐道的永济胜景之一 , 徜徉其中 , 游人感受到的是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读清光绪十二年版本的《虞乡县志》 , 里面有《八景》一文 , 其文笔洗练 , 遣词典雅 , 读之品味 , 如临其境 。 “伍姓鱼舟”一景摹人状物 , 叫人直呼如有此景此湖 , 该是永济之幸 。 现录原文如下:荷蓼交荟 , 凫鹭同逰 。 带笭箵而泛波光 , 渔舟唱晚 。 数点峰青 , 如逰西湖景上 。清《永济县志》记载 , 伍姓湖汇永济、临晋、虞乡三县之交 , 南浸中条之麓 , 北接桑泉 , 东受姚暹渠、鸭子池和涑水河诸水 , 西抵赵伊镇输与涑水 , 一路蜿蜒过孟明桥入河 。清明已过 , 谷雨未到 。 趁着春深麦秀 , 走进了的伍姓湖湿地中 。 两座单孔石桥如长虹堰卧于伍姓湖的东西两侧 。 单孔桥拱肩各挑三个拱洞 , 河水穿桥儿而入 , 让湖也旖旎起来 。春阳的明亮 , 天的湛蓝 , 懒散的白云 , 滑翔的鸟儿 , 微熏的风 , 黄叶榆的靓丽 , 骑行的人们 , 一切都在静美中 。 环湖的路段 , 植有黄叶榆、垂柳、国槐还有栾树 。 同蒲铁路与环湖南路并行延伸 , 觉得幸福就在脚下美在眼前 。 相信过些时日 , 树树绽叶舒枝 , 柳的窈窕 , 槐的葳蕤 , 黄绿相间 , 又是一番景致 。只是眼下 , 我喜欢上黄叶榆了 , 那抹黄 , 比之春花的红更让人怜爱和喜悦 。 两弯亮黄似流动的云 , 绕肩而过 , 暖意顿生 。远望伍姓湖 , 浩瀚弥望 , 浮碧无际;鸥鹭翔集 , 凫雁欢声;数点青峰 , 倒影其中 。 恍惚间 , 绿岚与我微晕 。 旧志言说……湖接桑泉 , 带刳首 , 面中条 , 空浮翠涵 , 景象多有 。 湖中有堤 , 桥影参差 , 树色掩映 , 永济 , 临晋 , 虞乡三县民众泛舟和弦 , 光景良胜 。 时过境迁 , 桑泉北移更名临猗 , 刳首留下 , 现为开张一带 。绕湖的有三张、伍姓、干樊、马铺头、吴村、涧西、孙里等村 。 靠湖得利 , 由来已久 。 上一世纪 , 五十年代 , 伍姓湖农厂开始养鱼 , 十来斤的鲤鱼已是平常之物 , 湖中放养的大多是鲢鱼和泥鳅 。 1958年前后 , 县里高级社聘请太原的农业”技术人员 , 在湖里种植稻子 。 一方稻田 , 蓊蓊郁郁 , 长势喜人 , 抽穗时节 , 五姓湖水起 , 稻子陷入泽国 , 半年希望落空 。湖南多淡水 , 湖北盐碱地 。 村里老人常念叨 , 六十年前火车道南边的浅水处 , 赵坊村种的红莲那叫一个美 。 身茎粗大 , 生吃嫩脆甜爽 , 熟食鲜美绵润 , 汤拌片调 , 百吃不厌 。 羡慕那时湖边南岸人家的舌尖美味 。 夏季来临 , 在生产队里干了一上午的活 , 下工赤膊钻进荷塘里 , 荷叶摩挲 , 鱼儿轻痒 , 湖水清凉 , 劳烦顿无 。 头撑一顶荷叶回家 , 浑身都是清香凉爽 。暮春的芦苇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 , 褪去青涩 , 随风摇曳 , 娉婷而来 。 风过了 , 湖面似乎飘来邓丽君的《在水一方》 , 曼妙无比 。 水中央 , 河之滨 , 蒹葭苍苍吟唱不已 。 一双白鸟临水立 , 见人惊起入芦花 。浅水处潮湿地 , 芦苇齐旺旺一丛丛。 迎着风儿 , 爽声笑过 , 唯留一方野趣甩给垂钓钓者……湖中多碱地 , 花却不择地 。 草籽飞落 , 着地生根 。 火辣辣的黄花间藏着不知名的杂花 , 粉白 , 红紫 , 靛蓝、浅黄 , 有名的无名的 , 一起打着讪 , 开满了坡顶坡下 。湖中的芦苇正起身 , 蒹草(学名白茅)却独领风骚 。 春生芽 , 布地如针 , 俗谓之茅针 , 亦可嗷 , 甚益小儿 。 夏生白花茸茸然 , 至秋而枯 。 小时侯 , 它是我们伙伴的野味小吃 。 才开春 , 小小的白茅出地皮不久 , 茎秆拔出 , 送入口中 , 甜甜的汁液让我们乐此不疲地拔了一丛又一丛 。蒲草 , 我发现了一洼 。 蒲草韧如丝 , 盘石无转移 。 《孔雀东南飞》闪现过她的靓影 。 看到它一下子想起了妈妈的针线活蒲篮 , 还有奶奶凉放才磨出来面粉的蒲篮 。 父辈们更是钟情它的编制的韧性 。 记得幼时被镰刀割破脚后跟 , 哭喊中 , 大伯从墙角旮旯里拿出一撮黄色的粉末东西 , 按在我的伤口处 , 几天后慢慢愈合 。 现在想起来原来是蒲草的花粉 , 入药 , 称“蒲黄” , 能消炎、止血 。 再看青青蒲草 , 不由得亲近很多 。 墨绿的宽大的茎叶 , 挺直水里 , 和芦苇就是不一样 。干樊村北的湖边 , 那是一片碱蓬草的地界 。 逆着光线过去 , 一地红晕 , 晶莹剔透 。 有点像我们现在人养的肉肉植物 。 想必 , 铲几蔓回去 , 养下来 , 一定会让你爱上它来 。蛙 , 逐水而居 。 在那片黄色的花坡上 , 几只不知是青蛙还是癞蛙蹦蹦跳跳 , 不仔细看 , 你会轻易让它的保护色蒙住你的双眼 。 耳听芦苇荡里蛙声阵阵 , 想必这几个蛙是个家族的叛逆者 , 也做起来护花使者!呵呵!麦陇经时青覆雉 , 无边绿翠正牧羊 。 羽色华丽的野鸡这是也是湖中的常客 。 伍姓湖边的麦田里传来它们求偶的叫声 。 远远瞥见 , 那长长的尾羽 , 绯红色的头部 , 还有一身泛着金属光泽的羽衣 。 想拍一张它的雄姿 , 也是件很奢望的事情 。 羊儿是温顺的 。 碰着一处嫩草 , 低下头 , 四蹄不动 , 快啃细嚼 , 在绿黄相间的湖边湿地上慢慢游动着 。 如果草再高些 , 再浓些 , 有风的时候 , 一定会风吹草地现牛羊 。 时光在这一刻凝固 , 王洛宾《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歌词在耳边萦绕:我愿做一只小羊 , 坐在她身旁 。 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 ,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唯愿时光不老 , 绿水常在 。 我做一只羊儿时时光临这晴光倒影生涟漪 , 洁洄沙渚总迷离的伍姓湖畔 。有时鸥鹭争上下 , 浮波倒影狎且怡 。 鸟是幸福的 , 自由的 。 风里来 , 雨里去 。 轻沾水面 , 栖息芦中 , 游弋东西 。 长空翱翔 , 啾啾欢叫 , 呼朋引伴 。 野鸭子见得游人 , 一改貌似慢腾腾的憨态 , 快速划水离去 。 长腿鱼鹰 , 高空才是它们的战场 , 猛地扎进水里 , 必有收获在手 。 水中的 , 芦苇秆上 , 空中的 , 鸟儿 , 多羡慕你们 。 这不 , 绿萍处 , 几只水鸟乱咻不停 。每次来伍姓湖 , 一定要好好端详伍姓好友——柽柳 。 春雷才响 , 伍姓湖畔的柽柳 , 鳞状叶片 , 呈披针形 , 团团树树闹起了春潮 。 窃笑自己以为是变异的柏树 , 不想一年红紫花三次缀满枝条 , 搏来三春柳的雅称。 柔软的枝条 , 婆娑披拂 , 鲜绿色的枝条间 , 长圆形花苞状如红蓼 , 淡雅俏丽 。 摇曳中的柽柳坐实的耐碱固美化的湖畔翘楚的地位 。当年楼阁惜无由 , 不见酒舍摇风旗 。 前人记载:环陂皆楼阁亭馆 , 杂树桃李 , 丹绮照耀;酒帘歌筝 , 游者簇集;波光渺弥 , 吞荡云日;烟艇往来 , 泛狎欧鹭 , 光景良胜 。 世事沧桑 , 胜景多已不见 。 如今 , 伍姓湖湿地公园里 , 矗立着青年时期毛泽东的巨幅石刻雕像、清代牛运震的《游五姓湖记》以及毛泽东阅读该文后写的《讲堂录》碑文 , 以及环湖而立的石碑上面 , 刻有明代杨博、朱俊襟、韩埴、王含光以及清代张淑渠《泛舟五姓湖》以及王崇古、乔光、王恭先等人描写伍姓湖的诗句 。锦绣诗文与湖光山色相互映衬 , 自是一番景致 。夕阳一点点下坠 , 突然想起逐日的夸父 , 大步不止 , 在奔跑着 。 不久 , 一片桃林 , 夭夭 , 灼灼其华………作诗一首 , 送给伍姓湖湿地:七律游伍姓湖感慨而作百草青青耳目新 , 环湖花径不扬尘 。扁舟一叶瑶池景 , 牧笛三声天籁音 。水里蒹葭期燕婉 , 岸边柽柳自缤纷 。长空白鹭戏群骛 , 馆舍亭台何处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