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那点事《清平乐》《知否》中的“和离”,与真实宋代婚姻制度一致吗?( 二 )


然而宋朝文献对于“和离”的记载 , 仅限于此 。 幸运的是 , 上世纪以来在敦煌出土的一批文献中 , 我们发现了唐宋时期的十多件“放妻书” 。 比如:盖闻伉俪情深 , 夫妇语义重 , 幽怀合卺之欢 , 念同牢之乐 。 夫妻相对 , 恰似鸳鸯 , 双飞并膝 , 花颜共坐 , 两德之美 , 恩爱极重 , 二体一心 。 生同床枕于寝间 , 死同棺椁于坟下 , 三载结缘 , 则夫妇相和 。 三年有怨 , 则来仇隙 。 今已不和 , 想是前世怨家 。 反目生怨 , 作为后代增嫉 , 缘业不遂 , 见此分离 。 聚会二亲 , 以求一别 。 夫与妻物色具各书之 , 已归 。 相隔之后 , 更选重官双职之夫 , 弄影庭前 , 美逞琴瑟合韵之态 。 解怨舍结 , 更莫相谈 , 千万永辞 , 布施欢喜 。 三年衣粮 , 便献柔仪 。 伏愿娘子千秋万岁 。
【娱乐圈那点事《清平乐》《知否》中的“和离”,与真实宋代婚姻制度一致吗?】这里的“放妻书” , 是离婚协议书的样文 , 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格式文本 。 它首先向世人展示了婚姻的理想状况是什么 , 喝罢交杯酒 , 洞房花烛后 , “夫妻相对 , 恰似鸳鸯双飞 , 恩爱极重 , 二体一心” , 直至死亡才能将彼此分开 。 “三载结缘 , 则夫妇相和” , 经过三年的磨合 , 我们本应彼此心意相通 , 夫唱妇随 。 根据统计 , 离婚通常发生在婚姻早期 , 并且在婚后三到四年达到峰值 , 这之后随着婚姻年限的增加 , 离婚率会逐渐回落 。 原来从古至今就不存在所谓的“七年之痒”呀!“三年有怨 , 则来仇隙 。 今已不和 , 想是前世怨家 。 ”但事实是结婚三年以来吵吵闹闹 , 一日不得安宁 , 看来我们是前世冤家 , 彼此来做仇人的 。 可见 , 唐宋时期的离婚协议措辞相当委婉 , 且并不再细究对方责任 。 “反目生怨 , 作为后代增嫉 , 缘业不遂 , 见此分离 。 ”现在三年已满 , 既然感情确已破裂 , 无法弥合 , 那就赶紧离婚吧 , 不然将来有了后代更是遗患无穷 , 所以趁现在还没有孩子的情况下赶紧离婚 。 “聚会二亲 , 以求一别” , 回去跟各自父母一起生活吧 。

娱乐圈那点事《清平乐》《知否》中的“和离”,与真实宋代婚姻制度一致吗?
本文插图

下面则与我们今天的离婚协议一样 , 财产要分割完毕 , “物色具各书之” , 分割清楚后 , 大家各自带走 。 在另外的一份“放妻书”中 , 也有提到关于夫妻共同财产应予分割的内容 , 即“两供取稳 , 各自分离” 。 由此看来 , 唐宋时期的离婚协议中已经有了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观念 。
我们现如今的离婚协议写到这里就已结束 , 但在唐宋时期 , 丈夫一方多数时候表现得极为大度 , 因此便会附上后面一段对于妻子的美好祝愿:“相隔之后 , 更选重官双职之夫 , 弄影庭前 , 美逞琴瑟合韵之态” , 即我们两人分开之后 , 你要找一个各个方面比我更有能力的丈夫 , 而且你们这段新感情要好过我们的感情 。 “解怨舍结 , 更莫相谈” , 我就不来打扰了 , 我们之间的缘分已经解开 。 “三年衣粮 , 便献柔仪” , 你离开后 , 我还打算再提供给你三年的经济补偿 。 最后 , “伏愿娘子千秋万岁” 。 “娘子”在中国古代是对女子的美称 , 祝愿你身体健康、千秋万岁 。
“放妻书”书写完毕以后 , 夫妻双方签字画押 , 并“会及诸亲” , 双方亲属都要作为见证人一同签字 , 放妻书便可生效 。

娱乐圈那点事《清平乐》《知否》中的“和离”,与真实宋代婚姻制度一致吗?
本文插图

和离制度虽然不能与今日的离婚协议完全等同视之 , 但其积极意义仍不可否认 。 该制度的设计 , 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妻子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 , 强调了离婚的程序保障 , 从形式上为妻子提出离婚创造了条件和可能 。
近年来 , 全国的离婚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 与之相关的各类新闻也在不断地刷新着普通民众对于婚姻的认知 。 不可否认 , 现代社会对待婚姻制度的态度越来越体现出人们对自由价值的追求 , 追求自由的结合和自由的分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