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特朗普又狠卡脖子!中国经济一大短板,每年花2万亿进口,还得看脸色,不能再等了……
图片
作者| 猫哥
前两天 , 特朗普又宣布了个新消息 , 直指中国 。
图片
目的很明确 , 就是限制中国、俄罗斯等国家通过民用商业渠道获得军用的电子元器件和设备、技术等等 , 而且启动“无限追溯”机制 , 这是美国这两年“半导体战”的延续 。
大家都知道 , 之前针对华为的限制性措施比较多 , 而这一回 , 把目标指向了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 , 有个背景需要知道 , 从纽交所退市近一年后 , 中芯国际这个跟中国有着颇深缘缘的芯片巨头即将在科创板上市 。 作为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 , 中芯国际的回归可是个大事 。
图片
提起芯片和半导体 , 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高通 , 因特尔 , AMD , 三星或者台积电 。
我们都清楚 , 在这个技术壁垒极高、迭代极快的领域中 , 落后国家每年要花费天文数字的资金来进口产品和设备 , 领先的国家则可以舒服得赚取巨额的利润 。
前两年 , 我们每年都得花3000多亿美元买芯片 , 要知道同期我们进口石油花了2400亿左右 , 芯片已经超越石油 , 成为我们花费最大的战略性物资 。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 中国曾经差一点就能搭上这趟高速发展的列车 , 真的是起个大早 , 赶了个晚集 。
01
其实我们的半导体产业起步一点不晚 。
1958年 , 美国刚造出人类史上第一块集成电路 , 中国的研究团队就在林兰英的带领下做出了第一个单晶硅 , 可以说早早就站上了半导体产业竞赛的跑道 。
当时国内对技术发展是很重视的 , 早在建国初期 , 我们把半导体产业归到了“急需发展的高新技术”行列中 。 为了让留学生和技术人员回国 , 中美大使还在日内瓦会议上吵过架 。
尽管最后没达成实质性协议 , 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归国却成了趋势 。 除了咱们耳熟能详的钱学森、邓稼先外 , 还有不少在半导体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 , 比如林兰英、黄昆、谢希德、王守武等等也先后回国 。
在这些灵魂人物的带领下 , 建国初期的半导体工业体系搭建得很顺利 。
1958年做出了硅单晶、1959年就开始投产;1960年 , 国内成立了以中科院半导体所为代表的一大批研究机构和数十座电子厂 , 其中的北京电子管厂就是现在京东方的前身 。
别看当时穷 , 但研究进度还是很给力的 , 没被美国落下太多——
1959年 , 美国的仙童公司突破了集成电路的平面制作工艺 , 六年后 , 中国的第一块集成电路也顺利研制成功 。 当时大家预期 , 在这个高精尖行业可能会结出累累硕果 。
可惜的是 , 在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 , 因为大环境的原因 , 科研骤然陷入停滞、科学家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
半导体学界的灵魂人物王守武被停职批斗、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谢希德则被打发去扫了厕所 。 没了领军人物带头 , 研究陷入停滞 , 逐渐开始掉队 。
与此同时 , 美国的硅谷却在大爆发!
Intel、AMD等一大批公司相继成立 。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厮杀 , 一整条包含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的半导体产业链形成 , 不仅越来越便宜、也越做越精巧 。
虽然以中国的精英科学家和军事化的研发体制 , 足以保证“两弹一星”这样的国家级工程顺利完成 , 但芯片产业却很很难实现技术跨越 , 差距也越拉越大 。
图片
1977年 , 30位科技界代表受邀参加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科教工作者座谈会 。 其中半导体泰斗王守武的评价很中肯:“全国共有600多家半导体生产工厂 , 一年生产的集成电路总量 , 只等于日本一家大型工厂月产量的十分之ー 。 ”
推荐阅读
- |荷兰企业推出全新半导体技术,并承诺对华投资!中国光刻机获突破
- 辰宜科技|区块链技术与应用专题分享交流会
- 吴铭园|华为概念机设计图首次曝光,居然采用屏下摄像头技术
- 数码与拖拉机维修技术|经典性价比机型再升级:TS-453Dmini 2.5GbE NAS拆解体验
- |《5G技术助力国产机器人完成全球首场骨科实时远程手术》公示材料
- 兰州新闻网|创新驱动 情报先行——记兰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最极客网|原创 中兴推5G视频手机,衰颓之后还能凭技术回归主流吗?
- CSDN|牛!2020年,这项技术将获得99000000000元人民币“国家领投”!
- 中国报告大厅|环卫行业技术特点
- 搜狐新闻|又一个中国企业“打破”技术垄断,跃居世界第一,年收入达116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