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过去一年短篇小说的新和异,不妨看这20篇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过去一年短篇小说的新和异 , 不妨看这20篇
中国青年网过去一年短篇小说的新和异,不妨看这20篇
本文插图

张莉
中国青年网过去一年短篇小说的新和异,不妨看这20篇
本文插图
要从一整年文学期刊发表的几百部短篇小说中 , 选出够格列入年选的20篇 ,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编选的这部《我亦逢场作戏人——2019年中国短篇小说20家》 , 收录了20名作者的20篇作品 , 选择标准是“新异性” 。
张莉说 , “新异性”实际上指的是小说调性 , 但什么是调性 , 却很难用学术术语来表达 , “与语词的选择、使用、配比 , 语句的长短节奏 , 作品的整体范围等都有关系” , 微妙而含混 。 只有一点是肯定的——一定不是“同质化”的 。
“现在的短篇小说创作同质化比较严重 , 题材上喜欢扎堆儿 , 写人际关系、男女交际、婚姻出轨、买房子、孩子成长困扰 , 等等 。 而且 , 各个文学期刊各有偏好 , 一些作者也会为了发表去‘量身定制’ , 其实这对文学整体发展是不利的 。 要成为一个好作家 , 写出好作品 , 就要有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 。 ”张莉说 , “新异性” , 一方面是题材 , 另一方面是语言 。
在《我亦逢场作戏人》中 , 从50后的邓一光、张柠、宁肯 , 到60后的迟子建、邵丽;从70后的李修文、徐则臣、弋舟、张楚、张惠雯、李宏伟 , 到80后的双雪涛、班宇、张怡微、董夏青青 , 乃至90后的李唐 , 20位作家年龄跨越几十年 , 但是 , 仍以70后和80后为主 , 因为他们是当下文学力量的中坚 。
张莉表示 , 对成名作家和新作家两个群体 , 入选要求是不同的 。 对于成名作家 , 她要求他们的作品要有别于其以往风格 , 要有进步、有突破 , “绝不能因为作家有名 , 他以惯性写出来的作品也入选” 。
于是 , 我们看到 , 《风很大》写了一个在台风天仍能气定神闲思考问题的年轻工科女博士 , 那种城市感和现代气息 , 完全不像出自60岁人之手 , 写得很英气、很带劲儿 , 令人惊艳;张柠的《刘玉珍 , 叫你那位罗长生来一趟》 , 则讲述了一个农村妇女的痛苦际遇 , 在非常短的篇幅里 , 小说家完全用对话推动故事 , 文体表达颇为新鲜 。
年选的名字 , 来自李修文的同名短篇《我亦逢场作戏人》 , 小说家用“说书人”的方式 , 讲了一个今日的“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 讲述了藏于历史深处的中国式情感如何在我们时代的流传 。 张莉说:“这部小说调性复杂迷人 , 有深深的悲哀和悲凉之感 , 它与当下大部分小说的创作追求都不一样 , 你会看到作家回到中国叙事传统的努力 。 ”
对于新一代作家 , 张莉要求 , 首先得在一个基本的写作水准之上 , 要有一定的文学追求 , 然后看作品是否在文体和内容有开拓 , 是否有新的文学元素 , “如果作品能构成一种冲击力 , 那么其他方面有些许缺陷也无妨” 。
卢德坤的《逛超市学》 , 写了现代城市中 , 一个现代人是如何逛超市的 , 小说展现了一个孤独的人但更是一个无处不在的、普遍意义上的人;陈崇正的《念彼观音力》 , 用另一种现代、隐晦但又极为冷静的方式 , 书写了当今农村女性的复杂情感际遇;而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生林培源的《诞生》 , 则把他对怎么写小说的思考和小说内容连接到了一起 , 作了文本上的创新 。
张莉认为 , 作家间微小的代际差异是存在的 , 有的题材比如王姝蕲的《比特币》、李唐的《替代者》 , 一看就是年轻作家会写的题材 , 但是 , 代际差异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明显 , “作家们年龄差距毕竟也只在二三十岁 , 这对文学史来讲根本算不上代际 , 毕竟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时空” 。 但她仍发现 , 85后的作家们 , 更追求文体意识 , 即形式的创新;而年龄稍大的作家 , 则重视语言本身的准确性 , 在细微处精益求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