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新闻棱镜#棱镜丨阿里早就想统一快递江湖,为何韵达聂腾云迟迟不肯站队?( 二 )


无论是公司官网 , 还是官微 , 这位公司掌门人似乎从不存在 , 所有宣传资料对他的名字一概不提 , 只用董事长一笔带过 。
2017年 , 在杭州举行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 , 主持人问当时在座的“四通一达”老板 , 台上最佩服谁 , 圆通、韵达、百世、中通的老板给出的答案是“全部” 。
唯独申通董事长的陈德军写的是“聂腾云” 。 陈德军说佩服聂腾云是因为他“最年轻 , 做事认真 , 能吃苦” 。
陈德军和聂腾云都来自于中国“快递之乡”浙江桐庐 , 双方家庭交集颇多 。
1997年10月 , 聂腾飞车祸不幸去世 , 由他一手创立的申通快递由他夫人陈小英和其兄长陈德军接手 。 两年之后 , 当时经营申通慈溪网点的聂腾云不顾家人反对决定出来单干 , 在上海成立韵达 。
和申通一样 , 韵达成立之初时主要在华东地区建设营业点 , 从2001年开始在全国各地物色加盟商 , 2003年下半年开始建设转运中心 , 加强对加盟商的管理 。
2008年 , 韵达在市场上逐渐站稳脚跟 , 此时已经积累了一定财富的聂腾云打算出国学习 , 他和舅舅周伯根去美国参观了联邦快递 , 虽然去之前了解过自动化分拣 , 但去了现场之后还是被震撼了 , 觉得韵达在这方面纯属“瞎搞” 。
与联邦快递这样的国际巨头相比 , 当时国内的快递业几乎没有技术含量可言 , 运单号要手抄 , 发件地和目的地也要手抄 , 结算都是现金 , 而布局自动化设备的前提是IT系统的搭建 。
聂腾云本人学历不高 , 1995年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 , 专业是“商业经营“ , 这并不影响他对技术的钻研和痴迷 。 从美国回来之后 , 聂腾云开始组建搭建公司的IT系统 。
讲述中国快递业发展的《无处不在》一书中写道:“每天晚上 , 一批韵达总部的员工开始手工把当天快递的发件地址和收件地址全部录入进系统 。 2013年 , 韵达在上海应用了第一套全自动化分拣设备 , 成为行业最早这么做的“快递公司” 。
直到现在 , 聂腾云依然是通达系老板中最懂技术的人 。
“韵达自己买的车 , 无论是车辆构造 , 还是挂箱尺寸和材质 , 很多都是他亲自定出来的 , 换句话说 , 他比卖车的都懂车 , 主机厂去跟他谈生意都要带产品经理去 , 销售自己是搞不定的 , 因为他实在太懂技术了 。 ”一位和他打过多次交道的业内人士对他的评价是“聪明、好学、务实” 。
据韵达内部员工透露 , 聂腾云的办公室只有十几平米 , 十分朴实 , 平时在一张会议桌上办公 , 有人来就直接坐下来开会 。
从老五变成第二
【#腾讯新闻棱镜#棱镜丨阿里早就想统一快递江湖,为何韵达聂腾云迟迟不肯站队?】2008年之后 , 淘宝等电商平台的崛起让快递公司的业务量呈爆炸式增长 , 以申通、圆通为首的民营快递公司迎来黄金时代 。
对韵达而言 , 转折出现在2013年 。
根据兴业证券的分析 , 当时由于资产规模小 , 净利润少 , 韵达选择聚焦快递 , 尤其是电商件 , 并且将转运中心从80多个缩减合并至50多个 , 优化干线运输路线 , 并且推出加盟商直跑模式 , 免去中转环节 , 降低单票成本 。
聂腾云对技术的痴迷和钻研直接影响了韵达在车辆设备上的投入力度以及分拣成本的降低效率 。
根据历年财报 , 韵达“机器设备”的账面价值从2013年的2.1亿元飙升到2019年的41.13亿元 , 超过申通和圆通两家之和 。 从2013年到2018年 , 通过加大对自动化设备的投入 , 韵达单票快递的分拣成本从0.74元/件下降至0.39元/件 , 在通达系中仅次于中通 。
2014年前后 , 韵达开始拆解大加盟商 , 调整网点规模 , 以30~300名员工规模为网点设置单位 , 地方割据势力的无限扩张被遏制 , 更多的社会资本得以进入这个行业 。
2016年 , 韵达继续拆细网络 , 开展去二网点化改革 , 让一级网点内的二级承包转正为一级网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