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艺术]曾雅冬——从那些陷在“无条件的爱”里的无明聊一聊修行的“万法归一”( 四 )


[修行的艺术]曾雅冬——从那些陷在“无条件的爱”里的无明聊一聊修行的“万法归一”
本文插图

有人或许会认为 , 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是痛苦的——比如爱、喜悦、创意的启发、虔诚、狂喜、和平、团结、满足、慰藉等情绪呢?我们也认为在诗词、歌谣和艺术上 , 情绪是必要的 。 我们对于痛苦的定义其实并不确定而且词汇相当有限 。 让我们看看当初说出这个法印的乔达摩·悉达多对于痛苦所下的定义 , 更广泛也更具体、更清晰 。
某些种类的痛苦 , 例如嗔恨、忌妒和头痛 , 具有明显的负面性质 , 而其他的一些痛苦则比较幽微 。 对于悉达多而言 , 任何具有不确定和不可预测性质的事物 , 即是痛苦 。
举例来说 , 爱或许是愉悦而令人满足的 , 但是它不会凭空独立地出现 。 它得依赖某个人或某件事物 , 因此是不可预料的 。 一个人的爱最少需要依赖一个对象 , 因此就某种意义而言 , 他就常受束缚了 。 如果那个对象对你变得疏离了 , 或者当你爱人身上发现了一些你过去未曾觉察到的特质 , 不管是出于误解还是真实存在 , 这个时候你都会产生负面情绪 , 而其他许多隐藏的状况更是数不清 。 甚至连父母对子女的爱也是一样的 , 父母总是把最好的给子女 , 却会因为子女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而大发雷霆;而子女也爱着父母 , 却不知道父母为什么总是想控制自己 , 甚至因为自己不听话而在自己的双亲之间又产生争吵 。 因此 , 倘若为了忧郁的童年而责怪父母 , 或为了父母的不睦而自责 , 这些都是徒劳无益的 , 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察觉许多隐藏其中、相互依存的因缘 。
[修行的艺术]曾雅冬——从那些陷在“无条件的爱”里的无明聊一聊修行的“万法归一”
本文插图

有一个不容易翻译的佛教谚语 , 大致上可以这么说:一切朗旺(rangwang)都是快乐的 , 而一切贤旺(shengwang)都是痛苦的 。 “朗”指“自我” , 而“旺”意指“力量”“权利”或“资格” , 而“贤”指“他人” 。 广义而言 , 快乐的定义是 , 一个人拥有完全的控制、自由、权利、安逸 , 没有障碍 , 没有束缚 。 这意指有选择的自由或不选择的自由 , 能安然地积极活跃或安然地从容悠闲 。
有些事情我们能做 , 而将世界扭转成于己有利 , 例如 , 服用维他命让自己变得强壮 , 或喝一杯咖啡来提神 。 然而我们无法让世界保持静止不动 , 好让另一场海啸不会发生 。 我们无法阻止鸽子去撞击挡风玻璃 , 也无法控制高速公路上的其他驾驶者 。
我们人生的一大部分 , 是在努力让其他人高兴 , 但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感到舒适 。 和一个老是发脾气的人生活在一起 , 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 但是我们无法让另一个人的情绪永远保持昂扬 。 我们可以尝试 , 甚至有时候会成功 , 但是这样的操控需要大量的维修和保养 。 只在恋爱初期说一次“我爱你”是不够的 。 你必须要做正确的事情——送花、关怀 , 一直到最后 。 只要你一次没做到 , 你所建构的一切都可能会分崩离析 。 而有时候 , 即使你关怀备至 , 你的对象也可能会误解 , 可能不知道如何接受 , 也可能完全不接受 。 一个年轻男子期待着和他的梦中情人共享一顿烛光晚餐 , 想象那个夜晚将如何开展 , 他将如何赢得她的芳心;但是 , 那只是他的想象 , 他的猜测 。 不论有没有依据 , 都只是一个猜测而已 。 基本上 , 我们无法永远百分之百准备妥当 。 因此 , 我们的对手或者暗光势力的使者只需要做百分之一的准备 , 就能够造成所有的伤害 。
我们有时或许会认为 , 自己并不是真正地在受苦 。 即使是在受苦 , 也没有那么糟糕 。 因为我们不是活在贫民窟中 , 或在卢旺达被屠杀 。 如果这种态度来自真正的知足和珍惜拥有的事物 , 那么在某种程度上 , 这种珍惜悉达多会认为是可取的 。 但是 , 我们确实鲜少真正地满足;我们的心里有一种永不休止的唠叨、挑剔和指责 , 总是想要从生活中获得更多 , 而这种不满足就导致了痛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