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艺术]曾雅冬——从那些陷在“无条件的爱”里的无明聊一聊修行的“万法归一”( 三 )


[修行的艺术]曾雅冬——从那些陷在“无条件的爱”里的无明聊一聊修行的“万法归一”
本文插图

所以 , 因着我表妹白莎和伊顿的这一段故事 ,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 虽然在宇宙的终极实相层面 , 我们每个灵魂的本质、包括我们尚在宇宙源头的时候 , 确实都是在那种“无条件、无分别的爱”、充满喜悦和光明的状态 。 但是在我们真正完成我们累生累世的灵魂功课和灵魂使命回到拥有超高维度的宇宙本源状态之前 , 或者就像佛家里讲的“获得证悟”去到极乐世界之前 , 我们的身体还处在三维空间的地球 , 那种完全“无条件、无分别的爱”连同我们累生累世的记忆完全被“封印”在我们内在的一隅 , 是无法随着我们的意志随时显化的 , 甚至大部分人穷尽一生之力都无法觉察自己内在的这种力量 , 而修行极高的人也许会有那么仅仅一瞬间的瞥见 , 也仅仅是一瞬间而已 。
所有真理都是有前提条件的 , 就像牛顿的经典力学描述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然而当这一理论延伸到微观粒子时 , 就会谬误百出 。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些不那么善巧的老师又凭什么要求自己处在地球三维空间里的学生去做到“无条件的爱”呢?又凭什么去说“爱是纯然愉悦 , 完全没有痛苦的”呢?除非你自己做到过让自己所处的维度提高到宇宙源头的维度 , 并且忆起了你自己在宇宙源头时的那种状态 , 那么此刻你应该传达给你的学生的是加上前提条件的“当我们在超维度的宇宙源头 , 或者在神那里的时候 , 我们是一种完全无条件的爱的状态” , 而非简单粗暴地告诉你的学生对爱人就要做到“无条件的爱” , 这是不负责任的 。
[修行的艺术]曾雅冬——从那些陷在“无条件的爱”里的无明聊一聊修行的“万法归一”
本文插图

同时作为灵性老师 , 我们还应该告诉我们的学生 ,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一种情况 , 只要我们这具肉身还在三维空间的地球上 , 那么就应该先学习适应“地球法则” , 而不是跨过“地球法则”直接拿“宇宙终极实相层面”或者说“神”的层面说事 , 还不先说明前提条件 。
那么什么又是地球法则呢?当我们在三维空间里的时候 , 要坚信所有的爱都是有条件的 , 也坚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情绪是纯然愉悦、完全没有痛苦相伴的 , 也就是佛家四大法印之一讲的“诸漏皆苦” 。 当然 , 我们可以努力通过修行来提高自己的维度 , 从而无限接近“无条件的爱” , 但是在我们真正获得“证悟”那一刻之前 , 所有人都应该先踏实地践行“人间道” , 而永远不要心存侥幸可以绕过俗世中的红尘炼心轻易得到那一瞥宇宙本源的机会 。
[修行的艺术]曾雅冬——从那些陷在“无条件的爱”里的无明聊一聊修行的“万法归一”
本文插图

人间道里的“诸漏皆苦” 。
可能稍微了解一些我的过往的朋友可能就会知道 , 最初引导我走上修行这条路的是宗萨仁波切所传播的“四法印” , 我一直都特别庆幸 , 在我的少女时代竟有缘接触到如此智慧的灵性启蒙并且随着自己的成长越了解其内涵越是甘心为之跪伏 。 而“诸漏皆苦”便是四法印之一 , 过段时间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详细地讲述“四法印” , 有的地方还会翻译成“四真谛”或者“四见地” , 而在这里我想先深入地聊一聊什么是“诸漏皆苦” 。
当初宗萨仁波切的翻译兼好友姚仁喜在选择这句法印的中文翻译词汇时 , 当时还有几种传统的诠释 , 比如“诸行皆苦”、“有为皆苦”、“诸受皆苦”等等 , 他说之所以选择“诸漏皆苦”一词 , 是因为与仁波切在一篇传记中提到的藏文“zag bcas”之意较为接近 。 “漏”在这里的意思解释为情绪 , “诸漏皆苦”含义即为:一切现象都是如幻而性空的 , 世界上不存在纯然愉悦的情绪 , 所有完整的情绪中都有苦与痛的一面 。 说到这里 , 可能会有人反驳了 , 那么爱呢?这这里我希望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 , 不是因为有的灵性老师曾经告诉过你“爱是纯然愉悦、光明和美好”的 , 而是你自己曾在爱里真的体验过它的美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