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商业评论#诺基亚靠什么“逃出”危机?,通信设备行业仅次于华为( 二 )


文章图片
诺基亚手机业务危机中的情景规划
分析可能性 。 诺基亚管理团队在规划出四种情景后 , 逐一分析了每种情景实现的可能性、可行性以及相关的后果 。 由于诺基亚自己开发的塞班系统难以适应智能机时代的要求 , 所以和微软达成合作协议使用WindowsPhone操作系统 , 如果诺基亚这时转而拥抱安卓平台则会有两个方面的后果:一是很难对微软和公众保密 , 而泄密必将引发诺基亚和微软之间的纠纷 , 并使公众认为诺基亚对微软的手机操作系统失去了信心 , 从而也对诺基亚手机失去信心;二是从WindowsPhone操作系统切换到安卓操作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 , 据估算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实现和操作系统的完美匹配 , 而盈利则变得更加遥遥无期 。
如果诺基亚不能转向安卓操作系统 , 那么使用其他操作系统是否有可能性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 因为除了诺基亚已放弃的塞班系统外 , 当时市场上只有火狐操作系统和Facebook计划推出的操作系统 , 而这些备选项都无法和安卓操作系统相比 , 所以情景三也不是一个好的选项 。
除了塞班操作系统之外 , 诺基亚当时还在开发一个名为“宁静号”的云端操作系统平台 , 但这个系统的研发一直不顺利 。 此外 , 继续开发“宁静号”操作系统和情景一的继续与微软合作并不矛盾 。 所以 , 四种情景最终聚焦于情景一 , 即重新协商和微软的伙伴关系 。 分析到这里 , 诺基亚看似没有多少选择 , 实际上诺基亚团队在分析其他几种情景时对情景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 而在情景一中又包括多种子情景 。
#中欧商业评论#诺基亚靠什么“逃出”危机?,通信设备行业仅次于华为
文章图片
情景一的第1个子情景是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 , 第2个子情景是微软收购其他手机厂商 , 第3个子情景是微软自主研发成为移动设备制造商 。 每一种子情景又都有可能有两种主要的结果 , 一种是对诺基亚有利的结果 , 另一种是对诺基亚不利的结果 。
诺基亚首先针对微软通过自主研发成为手机制造商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以及相关的信息收集 。 分析表明微软自主研发手机的可能性很小 , 而且即使微软决定自主研发 , 诺基亚也可以通过和微软达成新的合作协议得到合理的补偿 。 此外 , 李思拓通过个人关系私下向微软董事长鲍尔默了解到 , 微软基本上没有考虑自主研发手机 。
在排除了这个子情景之后 , 诺基亚开始分析微软收购其他手机制造商的可能性 。 一个最可能的收购对象是台湾的宏达国际 , 而微软当时的确已经派出一个团队对宏达国际进行尽职调查 。 为此 , 诺基亚一方面开始着手准备起诉微软 , 另一方面设想如何可以在微软决定收购宏达国际的前提下 , 与微软达成某种新的协议并获得补偿 。
展开谈判 。 在充分考虑了其他的情景之后 , 诺基亚开始聚焦与微软进行谈判力争以满意的价格把手机业务出售给微软 。 首先 , 诺基亚董事长李思拓争取机会和微软董事长鲍尔默进行了多次充分的沟通 , 李思拓从鲍尔默的角度分析了微软的处境 , 并参照鲍尔默话语中的信息 , 认定微软既不会自己研发手机业务 , 也不大可能收购宏达国际 。 双方在几次沟通后 , 讨论聚焦到如何促使微软达成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上了 。
2013年4月 , 诺基亚和微软进行了第1轮谈判 。 由于微软给出的报价远远低于诺基亚的预期 , 这轮谈判很快就失败了 。 第1轮谈判失败后 , 李思拓进行了反思 , 认为他应该更多的和鲍尔默进行一些非官方的交流 。 此外 , 诺基亚和微软设计了一种4×4的会议方法 , 由双方董事长、CEO、财务总监和法务总监配对分别进行会谈 , 大大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和效果 。
为了提高和微软谈判的能力 , 诺基亚团队采取了一种称为“企业价值三角划分法”的方法对微软可能的出价进行预测 。 第1个角度是基于微软上次的报价 , 这个报价显示了微软对诺基亚价值的初步看法 , 可以从中分析出微软对诺基亚的相关信息掌握程度 , 以及微软的估价计算方法 。 第2个角度考虑的是如果微软放弃收购诺基亚 , 转而收购宏达国际将会付出多大的收购代价 。 根据诺基亚与宏达国际的差异 , 可以进一步得出微软下一步可能的出价 。 第3个角度着眼于诺基亚的内在价值 , 即利用诺基亚对自身信息充分掌握的优势计算诺基亚手机业务对股东的价值 , 从而得出诺基亚股东愿意以什么价格售出手机业务 。 这三个角度的计算同样可以被看作是情景规划方法在并购过程中的微观应用 , 诺基亚从三个角度得出的价格相差不大 , 从而大大增强了下一轮谈判中报价的信心和说服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