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B妈妈』是不懂“客体永恒性”,玩“躲猫猫”便可解决,孩子有分离情绪
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最近接到了一位宝妈的求助 , 大概意思是这样:她的宝宝快五六个月了 , 而她也慢慢的要有自己的工作重心 , 所以请了爷爷奶奶过来照顾宝宝 , 但是没想到 , 只要自己一离开宝宝 , 宝宝就嚎啕大哭 , 其他人怎么都哄不好 , 只有自己回来他才停下哭声 。 这位宝妈表示 , 孩子依赖自己、需要自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 但是不可能一直待在宝宝身边呀 , 这很不现实 , 于是来向我咨询应该怎么办 。
【『小B妈妈』是不懂“客体永恒性”,玩“躲猫猫”便可解决,孩子有分离情绪】我安慰她不要担心 , 因为这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 。 其实 , 宝宝一旦离开妈妈就开始哭闹有各种情绪 , 实际上这是因为孩子不懂得''客体永恒性'' 。 那么 , 什么是''客体永恒性''呢?面对情绪分离 , 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文章图片
了解''客体永恒性''
客体永久性(objectpermanence)是瑞士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使用的术语 。 它是指儿童理解了物体是作为独立实体而存在的 , 即使个体不能知觉到物体的存在 , 它们仍然是存在的 。
简单来说就是当物体消失后 , 宝宝还记不住物体的存在 , 在婴儿阶段 , 他是无法意识到即使爸爸妈妈离开但其实还是存在的 , 他们的潜意识认为离开代表不存在 。
皮亚杰还把这种成长过程分为了六分阶段:
第一和第二分阶段:(0~4个月)中 , 婴儿没有存在于他们之外的客体的概念 。 如果一个人离开他们的视野 , 在短暂的寻找后没有发现就不会想再去寻找它 。 对宝宝来说 , 看不见就是消失了 。
第三分阶段(4—9个月) , 开始有了新的进步 。 这时宝宝对外外界产生了好奇心 , 如果客体在他们眼前消失 , 他们会到客体消失的地方寻找 。 比如把玩具藏在背后 , 他们会不自觉的看向你的背部 。 不过 , 这一阶段宝宝还不能找到其他完全隐蔽的客体 。
文章图片
第四分阶段(9~12个月)这时 , 宝宝开始能找到完全隐藏的客体 。 宝宝已经知道:即使看不到物体 , 它们依然是存在的 。 但是 , 皮亚杰发现这一分阶段有一个有趣的局限 , 当他把物体藏在A处时 , 婴儿能找到它 , 然后 , 他把物体放在B处 , 婴儿仍然会到A处寻找它 。
在第五分阶段(12—18个月) , 婴儿能够根据物体位置的移动来寻找它们 。 但是 , 如果位移过于复杂 , 他们仍然会回到原处寻找 , 好像客体仍存在于他们过去发现之处 , 并未随着移动而变化 。
直到第六分阶段(18—24个月) , 婴儿才能跟随看不见的转位 。 比如会走的汽车模型 , 可以飞的小鸟 。
文章图片
巧用''躲猫猫''游戏 , 然后孩子了解''客体永恒性''
了解到孩子对于客体事物认识的发展过程后 , 家长需要做到''对症下药'' 。
首先 , 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
在皮亚杰看来 , 儿童客体永久性的发展是逐渐的连续的而又缓慢的一个过程 。 在婴儿时期有分离情绪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 而宝宝从出生时 , 对于照顾者的依赖情绪不是一时半会就还可以解决的 , 所以我们要懂得循序渐进 , 一步一步引导宝宝对于其他客体的认识 , 而不是急于让孩子放下依赖性 。
教育手段要符合客观规律 , 因此作为家长不应该''急攻进切'' 。 在日常生活中 , 可以让宝宝多熟悉其他人的存在 , 这时候就体现了家庭成员的重要性了 , 成长路上 , 爸爸妈妈都要担起陪伴和教导者的角色 , 甚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是如此 , 不要让孩子觉得他只需要妈妈的存在 , 而是应该多一些家人分时间段轮流和宝宝一起成长 , 给孩子与他人相处的空间 , 到了一定阶段 , 有必要让他看看家人以外的新鲜面孔 , 从潜意识上让他明白视野之外还存在很多客体存在 。
推荐阅读
- 家有萌娃娃守护宝宝必学技能,准妈妈必知的3种听胎心方法
- 好妈妈微课堂注意这些细节,小儿推拿李波:宝宝第一口辅食吃什么?初加辅食
- 名校家长课堂主要是父母不明白3点,越早看到越好,孩子不懂规矩
- 熊孩子的玩具我们永远都是小孩,妈妈在
- 涵涵妈妈育儿经被网友指责亲日,姜文:没事就多读书吧,姜文儿子取名“姜次郎”
- 木莲妈妈想要知道是否有改变的机会,找专业人士帮忙,新生儿头扁的好难看
- JD妈妈被高富帅追求后生下2个儿子,现在过得怎么样?,600斤的胖女人
- 父母力量妈妈我想吃你做的饭了
- 西红柿妈妈马丽怀里抱着宝宝官宣当妈,成功的女人总是爱与事业同行,母亲节
- sprite妈咪孩子将来更容易有所作为,家长不妨比较一下,妈妈在家庭地位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