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姐的机械空间▲采用火箭动力升空,三分钟到达万米高空,日本曾全力开发疯狂战机( 三 )


文章图片
Me.163和秋水对比 , 注意机鼻 , 秋水没有Me.163那个小螺旋桨
机体设计
''秋水''机体方面的设计和德国的Me.163大体一致 , 但是在细节方面有着差异 。 识别''秋水''和ME163最好的方式 , 就是看机鼻处有没有那个可爱的小螺旋桨 。 在Me.163的设计中 , 那个小螺旋桨是涡轮发电机用来发电的 。 而''秋水''则将涡轮发电机替换成了一块蓄电池和机载电台 , 因此没有那个小螺旋桨 。 在机身做工和材料上 , ''秋水''的质量也要比Me.163要差 。 但是在风洞测试中表明 , ''秋水''的高速机动性能和Me.163差不多 , 较小的体型加之灵活的机动 , 可以更好的躲避B-29轰炸机的自卫火力 。
雷姐的机械空间▲采用火箭动力升空,三分钟到达万米高空,日本曾全力开发疯狂战机
文章图片
位于翼根的30毫米机炮清晰可见
为了拦截防护性能非常好的B-29轰炸机 , 秋水必须安装大口径机炮才能完成任务 。 但日本产的五式30毫米机炮要比德国的MK108型30毫米机炮大 , 因此翼根部分也稍大于Me.163 。 由于五式机炮的体积变大 , 进一步压缩了弹药所必须的空间 , 所以''秋水''翼根装备的两门30毫米机炮只有各50发备弹 。 而五式机炮的射速也较MK108慢 , 且精度不佳 。 好在''秋水''没有进行过实战 , 不然会让当时的日军彻底死心的 。
雷姐的机械空间▲采用火箭动力升空,三分钟到达万米高空,日本曾全力开发疯狂战机
文章图片
正在等待起飞的''秋水''
首飞失败
''秋水''仅仅进行过一次首飞 , 并且是失败的首飞 。 由于火箭发动机进度缓慢 , 第一架''秋水'' , 也称''秋水''一号机 , 在1945年6月才组装成功 , 进行了一次地面测试 。 在7月7日 , 由首席试飞员犬冢大尉进行''秋水''一号机的试飞 。 一号机以二战时期所有的日本战机从未有过的极快速度腾跃升空 , 在场人员一度欢呼了起来 。 但在升空后不久 , ''秋水''的发动机便异常熄火 。 而试飞员犬冢为了保住这架来之不易的战机 , 没有选择跳伞或者是迫降到海面上 , 艰难的操控着飞机 , 最后一头扎在跑道末端的仓库上 。
雷姐的机械空间▲采用火箭动力升空,三分钟到达万米高空,日本曾全力开发疯狂战机
文章图片
试飞场中的''秋水''火箭拦截机
''秋水''一号机当场报废坠毁 , 而犬冢也伤的不轻 。 在第二天接受了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后 , 便在医院病床上身亡 。 根据后来的回忆录 , 整个首飞过程不过40秒 。 调查结果显示 , 主要是''秋水''的燃料输送管出现问题 , 同时犬冢的爬升角度也导致液体燃料输送不稳定 。 海军责令三菱公司对其进行修改 , 可一个月后 , 1945年8月15日 , 日本正式投降 。 整个''秋水''项目便不了了之 。 根据战后士兵的回忆 , 除了''秋水''一号机外 , 机场旁边的防空壕里还有两架 , 但后来全部被美军运走了 , 现在有一架存放在美国的航空航天博物馆里 , 还有一具特吕二号火箭发动机一同展示 。
雷姐的机械空间▲采用火箭动力升空,三分钟到达万米高空,日本曾全力开发疯狂战机
文章图片
当场坠毁的秋水
小结
笔者认为 , ''秋水''这种武器幸好没有经过实战 , 不然的话日本陆海军可能会同时处于绝望状态 。 ''秋水''由于日本材料加工和资源短缺的问题 , 质量和性能都要逊色于德国的Me.163 。 而作战方式更是疯狂 , 设计者只看到了该型战机能够在3至4分钟内升至一万米的高空 , 却无视飞行员所面临的危险和压力 , 以及实际的作战效率 。 虽然日本的''秋水''没有进行过实战 , 但是我们可以从德国的Me.163的实战战绩略知一二 。
雷姐的机械空间▲采用火箭动力升空,三分钟到达万米高空,日本曾全力开发疯狂战机
文章图片
''秋水''作战想象图
德国的Me.163总共制造了300余架 , 但只击落过不到10架的轰炸机 。 但这种火箭拦截机每升空作战一次 , 都需要消耗一吨多的燃料 , 而这些燃料无论在德国还是日本都是稀缺的 , 生产液体燃料需要多种稀有金属 , 其难度和实际性价比可想而知 。 但Me.163和''秋水''引发的是另外一个课题 , 那便是如何击落飞得越来越高的轰炸机 。 这便催生了战后一个专门打高空轰炸机的机种:截击机 。 但''秋水''和Me.163的失败是必然的 , 是两个引发世界大战的国家所做出的最后疯狂的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