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姐的机械空间▲采用火箭动力升空,三分钟到达万米高空,日本曾全力开发疯狂战机( 二 )


雷姐的机械空间▲采用火箭动力升空,三分钟到达万米高空,日本曾全力开发疯狂战机
文章图片
B-29''超级空中堡垒'' , 日本的噩梦
据大部分资料显示 , ''秋水''的名字源自于集训时期 , 一个飞行员在看到日本战机面对B-29轰炸机时的无奈 , 即兴创作出的一句诗句中得来的 , 即''秋水一闪斩骄魔'' 。 这里面的秋水 , 就成了后来日本版Me.163的代号 , 而骄魔则指的就是B-29轰炸机 。 这句诗中的一闪 , 也暗示了''秋水''未来采取的战法 , 急速升至B-29所在的一万米高空 , 在极短的时间内击败B-29轰炸机 , 秋水的实际作战时间只有不到2分钟而已 , 机身内的燃料只能让发动机运作7、8分钟左右 。
雷姐的机械空间▲采用火箭动力升空,三分钟到达万米高空,日本曾全力开发疯狂战机
文章图片
动力采用火箭发动机
Me.163会用3到4分钟的时间就将战机升至一万米的高空 。 能够拥有如此强劲的动力主要还是依靠机身尾部的火箭发动机 。 和Me.262喷气式战机不同 , 火箭式发动机采用复杂的液体燃料 , 发动机不需要进气 , 而是由液体燃料中所含的氧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分解提供氧气 , 将燃气直接从尾喷口喷出 , 以此提供强劲的动力使战机升空作战 。
雷姐的机械空间▲采用火箭动力升空,三分钟到达万米高空,日本曾全力开发疯狂战机
文章图片
KR10火箭发动机
雷姐的机械空间▲采用火箭动力升空,三分钟到达万米高空,日本曾全力开发疯狂战机
文章图片
特吕二号火箭发动机 , 现存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
''秋水''使用的火箭发动机是日本国产版本的特吕二号发动机(陆军称呼) , 海军将其称之为KR-10型火箭发动机 。 而该型火箭发动机研制成功时 , 已经是1945年6月份 。 整个发动机部分的进度如此缓慢 , 主要还是日军在此之前没有过积累过相关知识、经验 , 这一点从日军战机极少使用空射火箭弹上就能看出来 。 并且由于金属加工工艺不过关、本土材料稀缺等原因 , 日本国产版本的特吕二号火箭发动机 , 其实际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都要比Me.163的HKW509A发动机差 。 但仍能达到预期目标 , 可以产生约有1700千克的推力 。
组建特别飞行队
雷姐的机械空间▲采用火箭动力升空,三分钟到达万米高空,日本曾全力开发疯狂战机
文章图片
秋水战机的飞行员
有关机体的设计 , 虽然资料还不是那么充分 , 但是海军设计师的设计经验还是相当丰富 。 在1944年10月15日 , 战机机体设计完毕 。 在随后这段等待的时间里 , 日军建造了几个用来进行风洞试验的战机模型 。 同时 , 也制造了几台无动力的滑翔机供航空队训练使用 。 1944年8月 , 海军就指示横须贺海军航空队成立一支飞行队 , 专门训练未来''秋水''火箭拦截机的飞行员 。 这支航空队被命名为''第一飞行队'' , 飞行队队长是军衔为大尉的小野二郎领导 , 下辖16名飞行员 。
雷姐的机械空间▲采用火箭动力升空,三分钟到达万米高空,日本曾全力开发疯狂战机
文章图片
''秋水''飞行员必须穿戴的特殊防护服
对于这些飞行员来说 , 之前有再多的螺旋桨机飞行经验 , 在''秋水''上都是行不通的 。 ''秋水''需要在3到4分钟内爬升至一万米的高空 , 爬升角度近乎垂直 , 而高航速也意味着飞行员将会承受较大的负荷 , 到了一万米高空还必须适应低压、低温的环境 。 为''秋水''飞行员设计的防护系统是基于德国的资料生产出来的 , 飞行员们还必须穿着特制的橡胶防护服以及巨大的的氧气头盔 , 因为一旦发生液体推进剂泄露 , 这些推进剂将会腐蚀飞行员的身体 , Me.163就出现过类似的事故 。 穿着厚厚的防护服 , 承受着低温、低压、高负荷等环境因素与B-29作战 , 这种作战环境本身对于飞行员就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
雷姐的机械空间▲采用火箭动力升空,三分钟到达万米高空,日本曾全力开发疯狂战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