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部队大院撑起了中国半个娱乐圈

部队大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部分 , 其他国家很少见 , 倒是海峡对岸的“眷村”跟这挺像 。 不过“眷村”如果跟北京的部队大院比起来 , 能寒碜死 。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件事是要稳定国家局面 。 靠什么稳定?靠军队 。当时所有的军种(兵种) , 以及跟军队相关的大院都需要有一个立足之地 , 就选中了北京西郊 。当时有一种观点是希望老北京城一丁点儿都不改变 , 建立一个新北京城 , 定在石景山地区 , 今天还有老人把石景山地区叫新北京 , 就是这个意思 。假如当时真按照这个设计来建设北京 , 估计如今的北京更像北平 。 不像现在 , 人们只能在雪后的故宫找寻一丝北平的痕迹 。在老北京城与新北京城之间 , 存在着一个大院聚集区 。 这个聚集区以天安门为中心向西推进 , 空军大院是第一家 , 依次是海军大院、装甲兵、通讯兵、铁道兵、各种政治学院和军事学院等 。这些大院都是“跑马占地”得来的 。 空军大院非常大 , 大院的南侧接近莲花池 , 全部是铁丝网 。 栽几个桩子拉上铁丝网 , 这块地就是大院的了 。 第二位是海军大院 。 它和空军大院几乎门对门 , 中间有一条大马路 。 毛泽东对空军的题字很有意思 , 叫“全力以赴务歼入侵之敌” 。一进空军大院 , 就能看到大影壁上的字 。 海军大影壁上写着什么呢?依然是毛的手书——“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 一句很平实的话 , 没有空军大院那么文绉绉 。直到如今 , 我国空军拦截个美国战斗机之类的 , 新闻标题还会出现“全力以赴务歼入侵之敌”这样的字眼 。北京部队大院撑起了中国半个娱乐圈
空军大院为何排在第一家呢 , 这就足以见得毛泽东对空军的重视程度 。 毕竟在解放战争期间吃了空军薄弱的亏了 , 因此建国之后 , 优先发展空军 。那时候空军大院接听电话不说“喂” , 上来就是一句“全力以赴” , 如果对方接不上下一句 , 直接就不给你转接电话 。 马未都就出身于空军大院 , 这些故事都是他讲的 。按照一些学者的定义 , 大院子弟是建国后在北京党政军机关大院长大的干部子弟 , 以50、60后为生力军 , 部分40后做补充 , “文革”在京各大高校、中学的派系斗争在当代中国文化、政治版图上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落和现象 , 比如有考据派一直强调中国摇滚出自大院子弟 。毕竟中国摇滚的教父级人物崔健就出身于空政文工团 。 当年一群三环内有2套房的人们一起摇着手呐喊着“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很多人说中国没有贵族 , 我倒是觉得北京部队大院子弟就是中国的第一批贵族 。 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阶层的后代 , 有知识有文化有信息 , 比胡同长大的北京土著不知优越到哪里去了 。北京部队大院撑起了中国半个娱乐圈
马未都在自己二十多岁的时候 , 凭借着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一篇爱情小说《今夜月儿圆》一炮走红 , 并成功进入了文学圈 。 之后作为出版社的编辑 , 马未都帮助王朔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书 , 好像是《空中小姐》还是什么来着 。当然后来又陆续挖掘出了时至今日都有影响力的一批作家:刘震云、莫言、苏童等 , 这都是后话了 。 可以说马未都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新中国文学的半边天 。那时候马未都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写文章以及当编辑 , 然后拿着稿费到北京周边收古董 , 那时候中国普遍温饱都没解决 , 老百姓天真淳朴 , 你给他10块钱 , 他就能把秦始皇的夜壶送给你 , 还能赠送一根乾隆皇帝的大烟袋 。马未都后来从文学圈转型到收藏界 , 肯定是尝到收藏里面的甜头了 。 写文章才赚几个钱 , 充其量不过是马老对于收藏的一块敲门砖而已 。 现在马老以一己之力建成新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 包括杭州和厦门的分馆 , 里面估计一多半的无价之宝都是用当年的稿费换的 。 那些跟他交易过的老乡如果知道那些东西那么值钱 , 肯定肠子都悔青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