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网』掌门人套现200亿,昔日服装巨头“卖身”续命,市值蒸发99%( 三 )


以Zara为例 , 在服装设计上 , Zara可以迅速将时下最新潮、最热门的流行元素融入到设计当中 , 几天时间就可以设计出新款服装 。 同时 , Zara拥有自己的工厂和生产线 , 能够迅速将新品投产 , 并根据销量灵活做出反应 , 高效地掌握生产环节 。
在物流上 , Zara更是将速度做到了极致 。 为了将新品快速投向市场 , Zara甘愿承担高额的航运费用 , 每天分批次将新品运往全球 , 实现了整个时尚界前所未有的速度 。
反观Esprit , 从设计到上架销售要花费9个月 , 而Zara大约只要两周 。
随着年轻人对待时尚愈发“喜新厌旧” , “唯快不破”的Zara等品牌显然更符合时下的趋势 。
在快时尚的夹击下 , Esprit的品牌定位也逐渐迷失 。 Esprit主打中产格调的标签 , 但一方面达不到奢侈品牌的认可度 , 另一方面 , 和快时尚品牌相比 , 立足于欧洲式的设计又显得落伍 , 愈发脱离了年轻消费者的口味 。
“有些高不成低不就 , 品牌价值逐渐流失 。 ”Jacqueline解释道 , “所谓品牌价值 , 简单来说就是同样一件白色T恤 , 印个Gucci的logo就觉得很值 , 但如果印个Esprit , 恐怕还不如不印 。 ”
节节败退之际 , Esprit也进行过一系列自救 。 2012年 , 思捷控股请来Zara西班牙公司的分销和营运总监马浩思 , 开始了为期四年的“Zara化”转型计划 。 在生产销售环节 , Esprit大量缩减供应商、缩短新品周期 , 一度将新品周期从9个月降至3-4个月 , 但与快消品牌相比仍然没有优势;在市场领域 , Esprit选择保住主要的欧洲市场 , 战略性放弃了北美市场和市场潜力巨大的亚州市场 。
2017年 , 为期四年的自救计划结束 , Esprit仍然没有摆脱亏损的状况 。 根据思捷控股财报 , 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 , 思捷控股的营收非别为154.55亿元 , 129.32亿元和57.63亿元 , 净亏损分别为25.54亿元、21.44亿元和3.31亿元 。
最终 , Esprit还是没能逃脱“卖身”的命运 。 2019年底 , Esprit母公司思捷控股与慕尚集团在国内成立合资公司 , 并开始逐步关闭内地店铺 , 慕尚集团将向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投入6000万元 , 并持有合资公司60%的权益 。 “接盘”Esprit的慕尚集团是一家覆盖男装、运动装等品类的港股上市公司 , 旗下拥有GXG、Yatlas和2XU的品牌 。
除了中国市场的滑铁卢 , 受到疫情影响 , 思捷控股也于近期宣布关闭所有的欧洲店铺 。
截至发稿 , 思捷控股仅剩下可怜的14亿港元市值 , 相比巅峰时期蒸发了99% 。
对于Esprit的未来发展 , Jacqueline向投中网表示:“不是很看好 , 但还是很好奇接下来会怎么做 。 就目前来看 , Esprit已经没什么品牌价值了 , 与其进行品牌升级 , 恐怕还不如直接做新品牌 。 ”
【『投中网』掌门人套现200亿,昔日服装巨头“卖身”续命,市值蒸发99%】(应受访对象要求 , 文中Jacqueline为化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