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青正浩▲古代簪笔制度:毛笔从奏事记言到官员礼仪冠饰的蜕变
毛笔源自中国古代 , 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 。 毛笔贯穿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 , 亦成为现今书法、绘画等艺术创作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 毛笔的最初使用可以追溯至新时期时代彩陶的图案绘制 。 在千年的朝代更替中 , 竹简、帛画、壁画、书籍、书画作品等中国古代文化遗产都与毛笔的使用息息相关 。 此外 , 毛笔的制造技艺也是我国重要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
毛笔不仅仅应用于书写和绘画 , 亦对我国古代官员服饰礼仪有巨大影响 。 在各朝各代的不断发展中 , 毛笔的使用演变为官员的簪笔制度 , 从最初的官员奏事记言的工具 , 蜕变为古代官员的礼仪冠饰 。
文章图片
古代毛笔溯源
目前所见最早的毛笔实物 , 是在长沙楚墓中出土的一只战国中后期的竹竿毛笔 。 稍晚一点的有河南信阳和湖北云梦睡虎地的楚墓中出土的三支秦笔 。 汉代的毛笔出土较多 , 在烽燧遗址和许多汉墓中皆有发现 。 而在战国以前 ,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案的精妙绝伦与商周时期用朱墨书写的甲骨卜辞 , 皆是更早的毛笔使用的印证 。
这些出土的较早时期的毛笔有着共同的特征——整体造型上 , 笔杆呈现为下端较粗 , 上端则较为尖细 , 与唐宋及以后的毛笔构造不同 。 这一特征源自毛笔的使用在古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形式——簪笔 。
文章图片
簪笔之始:奏事记言
簪笔 , 即把毛笔像发簪一样插在头上 , 方便随时取用 , 后亦称“簪白笔”“立笔” 。 关于簪笔的记载 , 最早见于《史记·滑稽列传》中“西门豹簪笔磬折 , 向河立待良久 。 ”其所言之事 , 乃战国时期的邺县官员西门豹整治河伯娶妻一事 。 可见在西汉以前 , 就已经有簪笔 。
簪笔的出现与当时人们使用的家具有关 。 先秦至汉代 , 人们普遍使用的皆是低矮型的家具 , 诸如案、几、榻等 , 更没有可以辅助书写的高座家具 。 低矮的家具使得人们日常坐姿为跽坐 , 用毛笔书写则是悬肘 , 更没有适宜的置笔之处 。 为方便毛笔的取用 , 逐渐形成簪笔而书的习惯 。 如此 , 在无可凭借的案几时 , 亦能簪笔持牍而书 , 以满足书写要求 。
簪笔已成为汉代官员的必需装备 。 古代官员上朝议政要持“笏”以便随时记录君主的命令或者旨意 。 朝堂上更无搁笔之处 , 把毛笔插在耳后无疑是最简便的方法 , 既能随时取用 , 又能易于携带 。 至汉代 , 官员簪笔已经多有记载 , 《汉书》就曾有“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等记载 。 簪笔的除朝臣外 , 亦有天子近臣 。 随侍天子左右的近臣常常“从备顾问 , 或有所记” 。 甚至民众亦有簪笔者 , 特别是常需纸笔记录或书写的人 。
文章图片
这个时期的簪笔虽然没有制度规范可言 , 却带有一定的“礼”的性质 。 官员簪笔以奏言记事 , 亦有向君主和其他朝臣表现自己的忠君效主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 赋予“簪笔”以君臣之“礼”的新内涵 。 而在士官阶层的日常交往中 , 簪笔拜谒亦表示敬重的态度 。 刘贺被废去王位后 , 为符合礼仪的要求 , 在拜访太守前易王服着“短衣大绔” , 且不忘戴冠佩玉 , 簪笔持牍 。
簪笔最初的奏言记事之用 , 逐渐赋予簪笔更深层次的内涵 , 使其进一步制度化和礼仪化 。 汉代官员奏事记言所谨守的端正秉直 , 严守礼法的内涵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 , 亦是古代官员的必备素养 。 有着独特内涵的“簪笔”不再是单纯的毛笔 , 更象征着官员们的精神内涵 , 尤其是文职官员 。
文章图片
【汗青正浩▲古代簪笔制度:毛笔从奏事记言到官员礼仪冠饰的蜕变】簪笔以别身份
推荐阅读
- 若水斑斑中国古代“秋冬行刑”:春夏季节不处决犯人
- 历史江湖明朝号称不割地,不赔款的是吗?,大家来评价一下明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
- 『蜀汉』中国古代为什么不攻打更大的疆域?
- 语洛雨从为何要用公元,古代为什么有公元前、公元后之分?中国明明有农历
- 纵横文史败也萧何”,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兴废,“成也萧何
- 酒熟梅子青工匠们的衣食住行,这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你知道吗?,古代工匠的日常生活(二)
- 域鉴古代皇帝都是这么尽孝的,为母亲尝药三年,寿礼狂送800多件
- 诸葛鹏从楚国爵制看周代爵制的演变
- 一点微言现在为什么都不见了?,古代那么多银子
- 学国学网《清平乐》中徽柔喊亲妈为“姐姐”?古代母亲都有啥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