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文史败也萧何”,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兴废,“成也萧何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 , 协助皇帝处理国家重大政治事务的行政官员一般称为宰相 , 宰的意思是把持 , 相的意思是助理 , 具有辅佐之意 , 在每个朝代的历史上 , 宰相都有不同的名字 , 在中国历史上 ,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有才能并且品性良好的宰相对于历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动机不良的宰相则阻碍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随之国家的产生 , 宰相也就产生了 , 但在秦朝的时候 , 宰相的名字还不固定 , 权力也不是十分的突出 , 春秋时期 , 随着社会发生巨大的演变 , 各诸侯国们都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宰相制度 , 以帮助统治者更好的管理国家 , 其中 , 协助齐国齐桓公兴业的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宰相之一 。
纵横文史败也萧何”,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兴废,“成也萧何
文章图片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 , 宰相制度正式确立 , 作为皇帝的第一助手 , 宰相是所有官员的领袖 , 协助统治者处理全国大大小小重要的事务 , 先秦实行的是一宰相制度 , 后又增设左、右两宰相 , 在秦始皇时期 , 王绾、李斯先后任宰相 , 御史大夫是副宰相 , 负责奏章的管理和法令的颁布 , 以及监督文武百官 , 主管全国军事事务的太尉与首相的地位相同 , 然而秦始皇却不大放心 , 于是没有任命太尉 , 而是自行掌管着军事大权 。
汉高祖刘邦以及汉惠帝刘盈分别任第一功臣萧何、曹参为宰相 , 宰相的权力迅速扩大 , 作为皇帝的高级助手 , 实际上控制着朝廷行政权力 , 拥有高官厚禄的宰相对最高统治者构成了威胁 , 到了汉代 , 宰相与皇帝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暴露并且激化 , 于是皇帝决定采取分化宰相权力的措施 , 从而使皇权不断的集中 。
汉武帝时期 , 为了分散和限制宰相的权力 , 制定中外朝制度 , 中朝又称"内朝" , 由皇帝的亲信和近臣组成 , 主要负责重要政治事物的决策 , 而以丞相为首 , 三公九卿构成的"外朝"逐渐退到执行的地位 , 这样一来 , 权力在在宰相手上就分散开来 , 避免了宰相独揽决策和执行两大职权 , 形成了权力间的互相制约 , 对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纵横文史败也萧何”,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兴废,“成也萧何
文章图片
二、宰相制度的衰落
北宋统治者对宰相的权力再一次进行了削弱和分割 , 从而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 宋太祖把宰相的职权分为三个部分 , 在宰相下面设立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财政权等 , 形成了三权分立的局面 , 宰相独揽大权的局面被打破 , 也就是说 , 汉代时期 , 君主权力比较集中 , 宰相权力被分散后比较弱小 。
忽必烈登基后实行中书省制 , 这时候宰相的权力很大 , 甚至可以威胁到王位的继承 , 可以说 , 元朝的宰相权力是中国古代在皇权强盛、相权弱化的趋势下的一次大反弹 , 明初时 。 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即位 , 鉴于历史上首相"宰相专权乱政" , 妨碍皇帝权力的集中和行使 。
【纵横文史败也萧何”,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兴废,“成也萧何】于是决定废除宰相制度 , 于是秦汉一直延续下来的宰相制度被废除 , 六部官员都成了皇帝的直接下属 , 朝中大大小小的政治事物都落到了皇帝一个人的肩上 , 洪武年间 , 为了减轻皇帝一个人处理政务的压力 , 设立了内阁制度 , 负责内阁的顾问机构 , 没有决策权 , 虽然名义上内阁与前朝宰看起来相差不多 , 但是两者权力却大相径庭 , 可以说内阁几乎等同于没有权力 , 更不用说限制皇权了 。
纵横文史败也萧何”,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兴废,“成也萧何
文章图片
清朝设立军机处 , 最初只是处理军事事务 , 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事务 , 它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要的中央机构 , 军事大臣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 , 按照皇帝的意愿行事 , 这样一来 , 所有的军事和政治权力都集中到皇帝一个人手中 , 君主权力大大的增强 , 清代封建专制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 宰相制度的演变趋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