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路虎寻味黔贵,拾起遗落的民族印记


「」自驾路虎寻味黔贵,拾起遗落的民族印记
本文插图

黔贵大地 , 无穷的山地延缓了当代文明与旅游的步伐 , 造就了这最后的净土 。 几千年前 , 这里的祖先避开中原地区的敌对部落 , 开始宏阔的迁徙历程时 , 他们选择了“排斥历史的山地” , 从此险峻之处成为了他们自由的避难处 , 也成为了各式各样民族风俗的诞生地 。 当代城市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 , 贵州秘境深处的许多民族村寨依旧保持着原生态景观 。 跟随路虎的车轮 , 走进黔贵大地 , 如同欣赏一幅长长的风俗画 。 随着画轴徐徐展开 , 当地传统的村落古迹、人文风物、饮食文化等多姿多彩的民族印记立即呈现在眼前 。
点击视频观看贵州风俗画卷

「」自驾路虎寻味黔贵,拾起遗落的民族印记
本文插图

「」自驾路虎寻味黔贵,拾起遗落的民族印记
本文插图

位于雷山腹地的郎德上寨 , 诞生于元末明初 , 这里的一花一草、一石一瓦都诉说着640年的漫长历史 。 环顾一周 , 寨子依山傍水 , 茂林修竹 。 苗族典型的吊脚楼、风雨桥、芦笙堂等建筑都能在这儿一站式看完 。
「」自驾路虎寻味黔贵,拾起遗落的民族印记
本文插图

苗族吊脚楼大多为三层结构 , 一层养猪牛 , 二层住人 , 三层堆放粮食及杂物 , 当地人根据地形气候 , 在空间利用上可谓是物尽其用 。 抬头望去 , 望丰河上40余米长的风雨桥“杨大六桥”始建于清代 , 全为木质榫卯结构 , 由桥、塔、亭组成 , 桥面铺板 , 两旁设栏和长凳 , 形成长廊式走道 , 是当地人日常行走、挡风避雨、休息或迎宾接客的好地方 。
「」自驾路虎寻味黔贵,拾起遗落的民族印记
本文插图

告别苗岭腹地 , 疾驰的车轮来到肇兴侗族地界 。 侗族素有“建寨先楼”之说 , 每个侗族村寨至少有一座鼓楼 , 肇兴侗寨全寨人按仁、义、礼、智、信五团集资修建了五座鼓楼 , 因其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而被誉为中国鼓楼文化艺术之乡 。
「」自驾路虎寻味黔贵,拾起遗落的民族印记
本文插图

鼓楼同样也是木结构建筑 , 用四根大杉木为主柱直达顶层 , 全以木榫穿合 。 传统鼓楼中央悬空一根为雷公柱 , 四根金柱为主承柱 , 四周则立有十二根檐柱 , 象征一年、四季、十二个月 , 寓意“天长地久” 。 鼓楼的底部多数是正方形 , 中央置火塘 , 塘火终年不断 。
夜幕降临时 , 鼓楼群逐渐亮起让人温暖的灯光 , 这时候最好寻一个高处 , 独揽侗寨的万家灯火 。 一座座高耸庄严的鼓楼就像宝塔 , 飞阁重檐 , 气势雄伟 , 守护着侗寨的安宁与祥和 。 它不仅是侗寨、族姓的标志 , 还是休闲、社交、宴请宾客的场所 , 更是村民集会议事、祭祀的要地 , 就如一根天柱 , 保留着侗族对祖先的记忆和对龙蛇图腾的崇敬 。
「」自驾路虎寻味黔贵,拾起遗落的民族印记
本文插图

「」自驾路虎寻味黔贵,拾起遗落的民族印记
本文插图

离开侗寨 , 沿着都柳江一路走来便到达怎雷水寨 。
「」自驾路虎寻味黔贵,拾起遗落的民族印记
本文插图

站在高处眺望 , 寨前是层层而下的梯田 , 虽然谷穗已被镰刀收割 , 但积下了满地的谷香味;寨后则是绿树覆盖的山粱 。 各户的房屋高低错落 , 层次分明 , 互不遮挡光线与视线 , 整个村寨形似松散而又气韵相连 , 古朴而生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