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必须寻找伴侣,还有记忆,这本书不止说出了树的秘密生活什么是一棵树为什么树能牵动我们的情感?如何处理树与我们的关系?( 二 )


本文插图

为什么树能牵动我们的情感? 还在学校读书时 , 校园里有一棵老榕树 。 树上挂着一个牌子 , 上面的文字显示它的年龄超过了120岁 。 每次路过它的旁边 , 都不禁对它暗生感叹 。 想着它已经在这里存在了120年以上 , 见证了这片土地多少的风风雨雨 。
可是有一年的台风过后 , 那棵老榕树倒下了 , 当时看到觉得很惋惜 。
树木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神圣感 。 它就长在那里 , 不言不语 , 人类却会从它身上体会良多 。
这种对树木的崇敬和倾情 , 可以追溯到佛祖在菩提树下开悟 , 据史载发生在公元前528年 。
「树木」必须寻找伴侣,还有记忆,这本书不止说出了树的秘密生活什么是一棵树为什么树能牵动我们的情感?如何处理树与我们的关系?
本文插图

树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亲密伙伴 ,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它依赖又仰望 。 它那枝繁叶茂的旺盛生命力和屹立不倒的长寿 , 使得人类对它充满了崇拜甚至是信仰 。
树为何会成为人类崇拜的对象呢?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精》这本书中说到 , 既是因为远古初民们认为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 , 还与树自身的功能有关 。 所谓功能就是满足需要 , 远古初民以狩猎、采集为生 , 森林、树木是他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衣食之源、栖身处所 。
所以在人类尚且没有现在强大时 , 树木就开始给予人类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帮助 。
而在生育率和成活率极为低下的年代 , 人们目睹着树木旺盛的繁殖力 , 渴望人类也能像树木一样 , 从而对其产生了神秘的生殖崇拜观念 。 印度北部的部族把椰子看作是一种最神圣的果实 , 称之为斯里法拉或斯里 , 即繁育女神之果 , 认为它是多产的象征 , 而被供在神龛上 。 有妇女前来求子 , 便赠予这种神果 。
人类对树的生殖崇拜还衍生发展成了树神的形象 。 《山海经·海外东经》云:“东方句芒 , 鸟身人面 , 乘两龙 。 ”郭璞注:“木神也 , 方面素服 。 ”从这个批注可以知道 , 句芒是树神 。 这是我国文献记载中第一位登场的树神形象 。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 人类很关心如何不死 , 或者如何去延续生命 , 而树神信仰就包含有这种长生的元素 。 《山海经·海内西经》云:“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玕琪树、不死树 。 ”这些记载是在宣扬不死树的神异 , 那个在月亮里不停伐木的吴刚所砍伐的桂树便拥有不死树的神力 , 代表着永生的力量 。
「树木」必须寻找伴侣,还有记忆,这本书不止说出了树的秘密生活什么是一棵树为什么树能牵动我们的情感?如何处理树与我们的关系?
本文插图

在大约3亿年前的二叠纪 , 最早的针叶树就出现在了地球上 , 远远早于恐龙出现的时期 。 因此 , 很久远以前的一些针叶树种与梁龙和禽龙打过交道 , 而它们的子孙后代见过世界上最早的大象、马、猫等动物 。
如此生命力顽强的植物 , 在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 已经与人类形成了互相依存的亲密关系 。 这种关系已经超越了远古时期人类对树木的物质依赖 , 更多的是从树木那里寻觅自己人生与精神的倒影 。
所以很多文人墨客都书写过树 。 比如三毛的《如果有来生》:“如果有来生 , 要做一棵树 , 站成永恒 。 没有悲欢的姿势 ,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 , 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 , 一半沐浴阳光 。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 ”
丰子恺写过散文《梧桐树》 , 说到在夏天看见绿树成荫的光景 , 一个月后又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 , 感叹“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 , 尤其是梧桐树的落叶” 。
很多人都这样 , 从树木身上感受到春天的蓬勃 , 又从树木身上感受到秋天的寥落 , 正是“一枝一叶总关情” 。
只是静静地生长在那里的树木 , 却能牵动我们的思绪与情感 。 或许是它的沉默能带给人沉思的力量 , 或许是人类与它已有了深入骨髓而不自知的情感纽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