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史倌@杭州龙门古镇据传是三国吴主故里,东汉名士严子陵在此一游而得名( 二 )


捞史倌@杭州龙门古镇据传是三国吴主故里,东汉名士严子陵在此一游而得名
本文插图

为不忘祖宗 , 光耀门第 , 洽在晚年设想建造祭拜祖宗的香火祠和家庙 , 经过族内祖孙三代商量后 , 决定在村的西南 , (现孙氏宗祠)东面选择了一块地建造了一座香火祠 , 名为“孙处士祠”以纪念祖先钟公 。
洽公百年后 , 余庆公也已到晚年 , 为实现父亲遗愿 , 与儿子裕和孙子景纯商量后 , 决定在石塔山(古称水口山)下的大路旁建造一座家庙 , 为纪念祖先种瓜积德而出天子 , 就取名“荫功天子庙” , 建成以后余庆公故世 , 裕安葬好父亲后 , 择日开庙 。
捞史倌@杭州龙门古镇据传是三国吴主故里,东汉名士严子陵在此一游而得名
本文插图

此时 , 孙景纯已在朝为官 , 他不忘祖先遗训 , 查到吴大帝于九月迁都建业(今南京)立帝 , 又不忘太祖和祖父为此操劳而故世 , 他们也都是九月所生 , 所以就定为农历九月初一为开庙之日 。 这就是庙会的来由 。
到明代永乐年间至嘉靖年间 , 龙门孙氏后裔迅速繁衍 , 成为富春望族 , 为了每年有经费搞祭祖和庙会活动 , 建立了祭会 , 富有人家自愿捐田并参加祭会 , 会田由本会会员轮流耕种 , 每年收入全部用于庙会 , 会社家底越来越丰厚 , 每年九月初一前邀集会员宴会后 , 商量请戏班子 , 修桥铺路造凉亭 , 捐助本族孤老残疾等筹备工作 。
捞史倌@杭州龙门古镇据传是三国吴主故里,东汉名士严子陵在此一游而得名
本文插图

明永乐至嘉靖年间各种会社已发展到百数 。 龙门的盛大庙会 , 古时有三处以上祠堂和庙宇日夜演戏 , 人们拜菩萨、拜祖宗 , 大办宴席 , 大做善事 。 族人遍邀亲朋好友 , 倾其所有 , 热情招待 。 方圆百里各地商贩纷纷前来赶集 。 古镇街道人山人海 , 富春江两岸 , 以此为最 。
捞史倌@杭州龙门古镇据传是三国吴主故里,东汉名士严子陵在此一游而得名
本文插图

文台粉条是龙门镇的特色美食 。 相传孙坚(孙权的父亲 , 字文台)十七岁那年在钱塘打击海贼时 , 天大旱 , 众将士饥渴难耐 。 孙坚遂命居在山间的农户准备粮食 。 农户家贫 , 家中只有地瓜 , 粉条 , 便混在一起煮熟之后供孙坚和部下食用 。 众人品尝之下 , 觉得异常鲜美 。 此时 , 忽然风起云涌 , 顷刻大雨倾盆 , 大旱天气顿减 。 自此 , 钱塘、富阳有食用粉条的习俗 , 以求风调雨顺 。
捞史倌@杭州龙门古镇据传是三国吴主故里,东汉名士严子陵在此一游而得名
本文插图

孙权的母亲吴国太一生节俭持家 , 教子有方 , 而且她还擅长烧各种各样的家常菜 , “国太豆腐”相传就是由她捡了几颗地上的毛豆而制作出来的 。 这道菜用陈年猪脚炖豆腐 , 文火煨 , 酥香醇厚鲜嫩可口 。
千百年来 , 龙门古镇随着孙氏家族的繁衍昌炽 , 逐渐形成了以厅堂为中心的众多居住院落 , 墙檐相连 , 房廊纵 龙门古镇龙门古镇图册横 , 卵石铺砌的长弄密如蛛网 。 弄 , 成了古建筑专家、学者和旅游者的觅古探幽的亮点 。 进入古镇 , 东西莫辨 , 尤入迷宫 。 相传 , 古镇整体布局是根据孙武后裔及吴大帝子孙的众多兵家以迷魂阵的格局所建造 。 古镇 , 除了老街以外 , 都为长弄小巷 , 外人入内 , 走着走着认为到顶 , 转个弯又是长弄通道 , 再转个弯也可能又回到老地方 。 古镇历尽沧桑迷宫般的弄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 。
捞史倌@杭州龙门古镇据传是三国吴主故里,东汉名士严子陵在此一游而得名
本文插图

捞史倌@杭州龙门古镇据传是三国吴主故里,东汉名士严子陵在此一游而得名
本文插图

捞史倌@杭州龙门古镇据传是三国吴主故里,东汉名士严子陵在此一游而得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