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124961557▲中医内科常见病丨虚劳辨证论治


医者仁心124961557▲中医内科常见病丨虚劳辨证论治
文章图片
一、辨证要点
辨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虚劳的证候虽多 , 但总不离乎五脏 , 而五脏之辨 , 又不外乎气血阴阳 。 故对虚劳的辨证应以气、血、阴、阳为纲 , 五脏虚候为目 。 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源流》说:“五脏虽分 , 而五脏所藏无非精气 , 其所以致损者有四:曰气虚、日血虚、日阳虚、曰阴虚” , “气血阴阳各有专主 , 认得真确 , 方可施治” 。 一般说来 , 病情单纯者 , 病变比较局限 , 容易辨清其气、血、阴、阳亏虚的属性和病及脏腑的所在 。 但由于气血同源、阴阳互根、五脏相关 , 所以各种原因所致的虚损往往互相影响 , 由一虚渐致两虚 , 由一脏而累及他脏 , 使病情趋于复杂和严重 , 辨证时应加注意 。
辨兼夹病证的有无虚劳一般均有较长的病程 , 辨证施治时还应注意有无兼夹病证 , 尤其应注意下述三种情况:
1、因病致虚、久虚不复者 , 应辨明原有疾病是否还继续存在 。 如因热病、寒病或瘀结致虚者 , 原发疾病是否已经治愈 。
2、有无因虚致实的表现 。 如因气虚运血无力 , 形成瘀血;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 , 以致水湿内停等 。
3、是否兼夹外邪 。 虚劳之人由于卫外不固 , 易感外邪为患 , 且感邪之后不易恢复;治疗用药也与常人感邪有所不同 。
若有以上兼夹病证 , 在治疗时应分别轻重缓急 , 予以兼顾 。
二、治疗原则
对于虚劳的治疗 , 以补益为基本原则 。 正如《素问 , 三部九候论》说:“虚则补之” 。 在进行补益的时候 , 一是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 , 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二是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 , 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 。
在应用补益这个基本原则治疗虚劳的时候 , 应注意以下三点:1、重视补益脾肾在治疗虚劳中的作用 。 以脾胃为后天之本 , 为气血生化之源 , 脾胃健运 , 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方能得以滋养 。 肾为先天之本 , 寓元阴元阳 , 为生命的本元 。 重视补益脾肾 , 先后天之本不败 , 则能促进各脏虚损的恢复 。 2、对于虚中央实及兼感外邪者 , 当补中有泻 , 扶正祛邪 。 从辨证的关系看 , 祛邪亦可起到固护正气的作用 , 防止因邪恋而进一步损伤正气 。 3、虚劳的病程较长 , 影响的因素较多 , 要将药物治疗与饮食调养及生活调摄密切结合起来 , 方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三、分证论治
为了便于临床运用 , 虚劳的辨证论治以气血阴阳为纲 , 五脏虚证为目 。
气虚
1、肺气虚
症状:短气自汗 , 声音低怯 , 时寒时热 , 平素易于感冒 , 面白 , 舌质淡 , 脉弱 。
治法:补益肺气 。
方药:补肺汤 。
本方具有补益肺肾、敛肺肃肺的功效 。 方中以人参、黄芪益气补肺 , 熟地、五味子益肾敛肺 , 紫菀、桑白皮肃肺止咳 。
无咳嗽者 , 可去桑白皮、紫菀 。 自汗较多者 , 加牡蛎、麻黄根固表敛汗 。 若气阴两虚而兼见潮热、盗汗者 , 加鳖甲、地骨皮、秦艽等养阴清热 。
2、心气虚
症状:心悸 , 气短 , 劳则尤甚 , 神疲体倦 , 自汗 , 舌质淡 , 脉弱 。
治法:益气养心 。
方药:七福饮 。
本方具有益气补血、养心宁神的功效 , 适用于气血亏虚、心失所养所致的心悸、气短、自汗、神疲、不寐等症 。 本方系由五福饮加酸枣仁、远志而成 。 方中以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养心 , 熟地、当归滋补阴血 , 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 。
自汗多者 , 可加黄芪、五味子益气固摄 , 饮食少思 , 加砂仁、茯苓开胃健脾 。
3、脾气虚
症状:饮食减少 , 食后胃脘不舒 , 倦怠乏力 , 大便溏薄 , 面色萎黄 , 舌淡苔薄 , 脉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