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看不到,有事才想起”国内医院感染管理再迎疫情“拷问”( 三 )


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回顾疫情前期工作时也提到 , 一开始他个人的防护也做得不是特别到位 。幸运的是 , 可能院感控制做得比较好 , 办公区域一直都是清洁的 , 所以没出太多事情 , 全院有21人感染 , 截至目前已经全部出院 。
陈萍认为 , “面对新冠肺炎这种全新的病毒、这么严重的疫情 , 只有把院感做到极致 , 才能保障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安全” 。在面对新冠肺炎等严重的传染疾病时 , 院感的作用更加凸显 。陈萍说:“我刚来武汉时 , 跟金银潭医院的老师到很多地方去走了一圈 。发现一线医护往往是把三区两通道的理论背得很熟 , 但结合实际还是有很多理解不到位的地方 。”
@“没事看不到,有事才想起”国内医院感染管理再迎疫情“拷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3月4日 , 陈萍(支援武汉的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院感专家)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
图片来源:每经采访人员 张建 摄
危机中的重视能否持续?
近年来 , 院感一词出现于公众视野中 , 以及显著地被推动进步 , 都与几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有关 。正如一位院感人的感叹:“院感是一个在平时得不到重视 , 一出事就会被拎出来说的工作 。”
1994年 , 原卫生部才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首度对医院感染做出了定义 。简言之 , 院感防控的目的是不仅使患者免于感染的风险 , 也包括使在医疗机构工作的人员免于感染的风险 。其不仅是对患者群体的保护 , 更是对医疗救治能力的保护 。
2003年SARS爆发后 , 由于医院感染成为这场感染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 , 人们开始从更深层次思考医院感染管理的问题 , 一系列与院感防控相关的法律文件在随后10年内相继出炉 。
去年4月 ,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新生儿院内感染事件也曾引发行业震动 。2019年5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 , 并明确提出该制度的“底线性”、“强制性” 。
而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 ,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今年1月制定了《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预防与控制指南(第一版)》 。
随着我国对院感防控工作认识的进步和一次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考验 , 各级医疗机构对院感工作的认识与执行逐步深入 。但武汉部分医院在本次疫情中出现的大面积医护人员感染 , 再次暴露出我国医疗机构院感管理的薄弱现实 。
那颜(化名)是在河南省某三甲医院工作的院感专业人士 ,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 , 那颜一直在自己的公号上发布站上抗疫一线的院感人名单 , “就是为了加深人们对院感的认识和重视 , 不要没事的时候看不到我们 , 有事了才想起我们” 。
在采访中 , 多位院感专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表示 , 如同此前的每一次公共卫生事件一样 , 只有当出现较严重的院内感染事件时 , 院感这个词才会“短暂”出圈 。而当热度过去后 , 对院感的重视程度又和之前没两样 。
对于院感人的被边缘化 , 那颜感触颇深:“在我们自己医院 , 有些临床科室可能都会觉得是他们‘供养’了我们 , 但其实临床平时不学的防控知识 , 是我们在学 , 临床可能不太注意的防控工作 , 是我们在做 。院感做得好是感觉不到的 , 但院感做得不好就是自毁长城 。我们承担的工作不一定比临床医生少” 。
张进觉得 , 院感被“忽视” , 是一个很现实又很无奈的问题 。对他来说 , 每年报部门预算都是一件头疼的大事 , “每年都在减少 , 钱也不多 , 但越来越少 , 反正领导就觉得你们这是个成本部门 , 没有效益” 。
和医疗队一起驰援武汉的河南省商丘市中心医院的院感科主任袁斌也说 , 自己所在的院感科平时不光要负责医院感染管理 , 还要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 。“经常是夜里值班电话一响 , 就光着脚赶快跑 , 慌得不得了 。但还是有人会觉得我们很‘闲’” 。“说起院感 , 医护人员都知道 , 但重视程度的确没那么高 。就像这次新冠肺炎疫情 , 病人治疗好很关键 , 但有个前提 , 如果医护人员不能保证自己安全的话 , 那其他的都是零 。”袁斌补充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