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艰难唯一死,反秦未必真农民,陈胜吴广起义背后的逻辑误区( 四 )


那些蛰伏多年的六国贵族纷纷伺机而出 , 旬月之间天下响应 , 出现了“天下从之如流水”、“云彻席卷方数千里”的大好形势 。从黄河流域到大江南北 , 兴起了十几支农民起义军 , 其中包括刘邦、项羽、陈婴、黥布、彭越等人领导的队伍 , 总数达10万人 , 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全国革命高潮 。
陈胜起义军明确提出“伐无道、诛暴秦”的战斗目标 , 打击矛头直指秦王朝 。起义军在陈地建立政权后 , 便兵分三路 , 西进伐秦:一路由吴广率领准备夺取秦的军事重镇和最大粮仓所在地荥阳(今河南荥阳县西北);一路由宋留率领 , 迁回南阳 , 西叩武关 , 从侧翼进攻咸阳;另一路由周文率领 , 进攻关中 , 直取咸阳 。三路大军所向披靡 , 势如破竹 , 横扫中原 。其中周文率领的一支主力部队 , 西进途中不断吸取农民参加义军 , 进抵函谷关时 , 已形成拥有兵车千余乘、战士数十万人的强大队伍 。这支队伍 , 一路拔城破关 , 锐不可挡 。9月 , 义军打到距咸阳只有百余里的戏地(今陕西临潼东北) , 给秦王朝造成了极大威胁 。
【】千古艰难唯一死,反秦未必真农民,陈胜吴广起义背后的逻辑误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章邯挡得住陈胜吴广 , 却救不了秦朝
但是 , 陈胜吴广注定只是反秦的引线 , 而不是主角 。秦朝最后的名将横空出世 , 带领几十万的刑徒军 , 先把周文所部逼出函谷关 , 再把周文逼死于渑池 。又乘势东下 , 解荥阳之困 , 吴广因内讧被部将田臧假借陈王命令杀死 。接着 , 田臧便率军西向迎战章邯 , 仓(今河南荥阳西)之战 , 田臧兵败被杀 。章邯调转过头来 , 驱兵向起义军中心据守的陈地进攻 。陈胜亲自指挥义军英勇抗击秦军 。但终因兵力单薄 , 孤军无援 , 在离陈转移中 , 于12月在下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被叛变的车夫庄贾杀害 。
陈胜、吴广起义算得上是“其兴也勃 , 其亡也忽” , 但是历史以来 , 史学家也好 , 老百姓也罢 , 对他们的评价都是极高的 。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 , 虽然他们自己的战略计划失败了 , 但是他们的战略延伸却一直影响着历史的走向 。他们失败的时候 , 天下反秦的大势已成 , 项羽、刘邦等正是借着他们的东风 , 最终推翻秦王朝的统治 。陈胜吴广起义的性质重塑
【】千古艰难唯一死,反秦未必真农民,陈胜吴广起义背后的逻辑误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前后只有6个月时间 , 但是因为它对历史带来的巨大影响 , 所以使得它久享盛誉 。人们习惯性地把它定性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 把陈胜称为我国农民革命史上第一位农民领袖 , 把“张楚”政权视为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 , 其“奋臂为天下唱”的首创精神 , “伐无道、诛暴秦”的革命思想 ,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英雄气概 , 成了历史的不朽的丰碑 , 也为后世的农民革命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腐朽统治 , 为推翻秦王朝奠定了基础 。陈胜、吴广推翻秦朝政权的首义之功永垂青史 。
基本上对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 功绩和评价 , 我是没有意义的 。只是把陈胜、吴广定性为农民起义 , 我有点不敢认同 。
从前文的分析 , 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出 , 陈胜、吴广并非真正的农民 , 结合其行事逻辑与时代背景来看 , 他们应该是六国贵族 。虽然义军的军事主力是农民居多 , 但是起义的核心意义并不是在战场上打打杀杀 , 其战略规划和政治更为更为关键 。从他们的口号思路来看 , 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山东六国与秦国的政治夙怨 。
【】千古艰难唯一死,反秦未必真农民,陈胜吴广起义背后的逻辑误区


推荐阅读